【司徒】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司徒
拼音
sī tú
怎么读
【司徒】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为司徒,主管教化,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仅为虚衔,不涉朝政。隋唐以后三公参议政事。历代沿用,至明代而废。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复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来源:辞典修订版
【司徒】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古代的职官。周时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东汉时改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历代沿用,至明代时废。
复姓。
来源:辞典简编版
【司徒】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司徒为我国古代虞、夏、商、周等朝代的教育行政主管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尚书.舜典〕记载:「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此说明舜帝鉴于百姓不够和善,故任命契为司徒,掌理教育,以义、慈、友、恭、孝等五教来教化百姓,使百姓能变得宽容和善,可见虞舜时代即已有国办教育,而司徒即是掌理教育事宜的行政官员。
虞舜之后的夏、商、周,亦沿例置「司徒」,职司教化。依古籍所载,禹治民用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其中司徒即为教育之官。〔尚书.大传〕载曰:「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日司马公,三日司空公」,可见殷商亦置司徒掌教化,且位居三公之首。周代在中央设有六官,以分掌邦政,这六官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宫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的地官司徒即为掌理教育之首长,如〔周官.小宰〕记载说:「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仍,教育衰落,故虽仍设置司徒,但其职务已非掌理教育,而为管理国家土地和人民的官员。
--作者:谢文全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乞丐之徒
凶徒
伦徒
免徒
使徒
乱徒
佛教徒
佣徒
作徒
僧徒
前徒
人至察则无徒
热门词语
终而复始的意思是什么
食品是什么意思
蚩尤怎么读
妒字可以怎么组词
多音字鬓怎么组词
随从反义词
各半近义词
以身殉道造句
蘩的笔画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