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主观性
拼音
zhǔ guān xìng
怎么读
英语
Subjectivity
【主观性】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主观性又译为主体性,就字面而言,与主体(subject)、主体的或主观的(subjective)及主体主义(subjectivism)密切相关;实际应用时,大抵指采取或维护主观的、主体的观点或方法的任何思想,皆具有主观(体)性的特质。
主体一词源于拉丁文sub及jacere,意「丢在下面」或「置于下面作基础」,与实体(substance, substratum)意义相近;是指作为基础的、负载的实在存有物。由此可知,被负载的事物是负载者的存有限定,必须藉由负载者而成立。主体最初的涵意,见于亚里斯多德所重视的逻辑中,即逻辑主体,也称为主词或主语;与其对立的是述词或谓语(predicate)。此时主体即为存于世间的实体,因此在一般的陈述中都是将存有物作主词,而将某一限定作述词。此外,依拉丁文原意,所谓负载之说,在哲学上即是指自我系其行动的主体,也就是自我清楚意识到行动,以及某些情况属于自我,并在自我身上。另外,主体与客体相对,指自我的意识与另一事物(对象)相对立;此时的主体可指心理主体或是由肉体和灵魂所构成的人之整体。
由主体的意义出现后,在哲学讨论中,不基于客体或客观事实,而以主体或主观的感受为依据,称为主体的或主观的。因此,主体主义认为认识主体的情况或倾向,是决定知识有效性的原则,此种观点与客体主义相反。
在知识论的探讨中,认识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可说是讨论的重点。从主体而言,知识的标准可能是以个别的人为准;也可能是以文化背景或种族等心理型态作为标准;也有人认为应以人类共同天性或思想的某些形式为准。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所主张的主观(体)性不同。理性的主体论认为对象是被主体所决定;若没有一能认知的主体,则根本没有可被认知的对象。因为知识之为知识,必然就是思维主体的一些操作或一项活动,此种知识出自主体的特性(即主体性),并不妨碍知识之成为客观。反过来说,知识之主体性使知识的客观性(对象性)成为可能且有意义。在康德的知识论中,主体性一辞,特别指思想之主体,亦即指「先验的」(transcendental)理性的权威。因此康德的主体论,与经验主义者所倡以为知识皆由主观的印象与观念构成的学说,迥然不同。
有些学者认为主体主义多少意味着以变化无常的感受与倾向为标准,因此不算在纯属存有知识论的范畴谈主体性,但在价值问题探究方面,却主张个别的感受标准,此种说法,认为道德价值的终极标准是道德的特殊感受,美的终极标准是个人的品味(taste);此派学说称为价值主观主义(value subjectivism)。
--作者:汤梅英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俗性
倚赖性
个性
偏态性
修性
修真养性
供给弹性
全性
全国性
偶性
任性
佛性
热门词语
光板儿是什么意思
青钱万选是什么意思
艮怎么读
釄组词
稚的多音字组词
草稿反义词是什么
龙脑近义词
螺丝帽造句
筱的笔画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