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锦,彩饰的丝织品。「锦上添花」指在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语或出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后亦用「锦上添花」形容花样繁复、精彩。△「如虎添翼」
典源
※#宋.黄庭坚〈了了庵颂〉(据《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五》引)1>方广庵名了了,了了更着庵遮。又要涪翁2>作颂,且图锦上添花。若问只今了未,更须侍者煎茶。
(1) 典故或见于《祖堂集.卷九.罗山和尚》、宋.王安石〈即事〉诗。
(2) 涪翁:黄庭坚(公元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涪,音ㄈㄨˊ。〔参考资料〕 ■《祖堂集.卷九.罗山和尚》因郑十三娘,年十二,随一师姑参见西院大沩和尚。才礼拜起,大沩问:「这个师姑什摩处住?」对云:「南台江边。」沩山便喝出。又问:「背后老婆子什摩处住?」十三娘放身进前三步,叉手而立。沩山再问:「这老婆子什摩处住?」十三娘云:「早个对和尚了也。」沩山云:「去去。」才下到法堂外,师姑问十三娘:「寻常道我会禅,口如铃相似。今日为什摩大师问着总无语?」十三娘云:「苦哉!苦哉!具这个眼目也道我行脚,脱取纳衣来与十三娘着不得。」十三娘后举似师,便问:「只如十三娘参见大沩,与摩秪对,「还得平稳也无?」师云:「不得无过。」娘云:「过在什摩处?」师乃叱之。娘云:「今日便是锦上更添花。」■宋.王安石〈即事〉诗(据《王临川集.卷二二.律诗九》引)河流南苑岸西斜,风有晶光露有华。门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总持家。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应未少红霞。
典故说明
锦,是一种色彩鲜艳,有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品。锦上添花,就是在已经很美丽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使它更加五彩缤纷、繁华美丽。这句话常在胜利成功的场合中被引用,对本已美好的人事加以赞颂。从古典文献中来观察,可以发现至少在宋代时这个成语便已被使用,如黄庭坚的〈了了庵颂〉:「方广庵名了了,了了更着庵遮。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涪翁,即黄庭坚本人,因为他曾谪居涪州,所以自号涪翁。「了了庵」落成时,请来黄庭坚作颂词,他于是作出「且图锦上添花」这样的句子,以「锦」比喻新落成的庵,以「花」比喻自己的颂词,「花」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值得称颂的是庵本身的完美,作此颂词不过是使好上加好。「锦上添花 」就是用来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在后起的章回小说中,这个成语常常被使用,如《水浒传.第一九回》描述晁盖、吴用投奔梁山时的情形,其中提到林冲的一段话:「今日山寨,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也是说各方人才加入梁山,好像在锦上添花一样,真是喜上加喜,好上加好。
书证
- 01.宋.黄庭坚〈了了庵颂〉诗:「方广庵名了了,了了更着庵遮。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源)
- 02.《水浒传.第一九回》:「今日山寨,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
- 03.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命穷时镇日价河头卖水,运来时一朝的锦上添花。」
- 04.《西游记.第五一回》:「这太子道:『孙大圣还是个好汉!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使分身法,正是人前显贵。』」
- 05.《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今受此穷途之苦,谁人晓得我是不遇时的公卿。此时若肯雪中送炭,真乃胜似锦上添花。」
- 06.《红楼梦.第四九回》:「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 07.《红楼梦.第一一八回》:「贾芸便去回邢王二夫人,说得锦上添花。王夫人听了虽然入耳,只是不信。」
- 08.《荡寇志.第七二回》:「公明哥哥何等好贤下士,得仁兄这般英雄,真是锦上添花,那个敢不恭敬?」
- 09.《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世情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锦,彩饰的丝织品。锦上添花指在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水浒传˙第十八回:天幸得众多豪杰到此,相扶相助,似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为此常言说道: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只这两句言话,道尽世人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