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谭嗣同

拼音

tán sì tóng

怎么读

谭嗣同

【谭嗣同】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谭嗣同】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谭嗣同

晚清政治思想界里的彗星。

谭嗣同生平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又字佛生,号壮飞,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湖南省浏阳县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殉难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享年三十四岁。  

「慈父严母」的教导→养成谭嗣同能坚守诺言、倔强能自立的性格。从小即接触各种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兴趣广博,行动不羁,好与人辩。在仁学方面,受到墨子的影响很大。钻研庄子之后,认为中国自有其立国之道,对西学思想微不足道。  

谭嗣同为学最初是桐城古文,后来特别喜好魏晋人的骈文,反对唐宋以后的古文。谭嗣同作治言一文,认为西洋各国的政治制度出于中国墨学,并主张振兴中国的物质科学,因而走遍中国游历各地。而后阅览群书之后,特别强调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观念,同时认识到中国若单是讲求船坚炮弹,而不模仿西洋的政治制度,则足以灭中国,因而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纲伦名教,极力排满,反静俭而主动求通,得到日新变法的论证。他认为要挽救中国的危亡必须使中国的变法运动成功,改善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更主张以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来发展中国的工业、商业和农业。认识到帝国主义者的经济侵略,足以灭亡中国,因而主张振兴商务与外国进行商战,以抵制他们的经济侵略而使中国富足。  

开始积极要求变法的关键战役-中日战争。他认为变法要从团结志士作育人才开始做起,进而介绍西洋的科学知识,开创讲新学的风气。后来读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之后,大为叹服,因而欣赏康有为。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介绍康有为的学说和政见,发现到彼此两人的观点颇为接近,因而对康有为更加佩服。  

当时的德宗决心要变法维新,但是当时他并没有握有实权,拿不到权力,因而主张找袁世凯相助,希望能缓急并救助当时的局面。不料袁氏虽然答应承诺,却背地密告,使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而后遭到保守派的追捕,被捕入狱,最后谭嗣同与杨锐等六人被斩于菜市口刑场,临刑时慷慨神色不变,其临终遗言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特色,第一个就是抨击君主专制和清朝政权。他由反君主专制以及反异族统治,进而排满大义。因为当时清廷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整个民生困窘,塞蔽其智力,因而激发他革命的动机。第二个有关于谭嗣同政治思想的则是批判封建伦常礼教。他认为封建统治阶层利用「名教」来箝制人民的思想,其中为祸最烈的就是「三纲五德」,那个是统治者用来奴役人民的工具。因此他对「忠君」、「死节」、「孝道」、「贞节」等封建道德给予尖锐的批判。他之所以这样深切厌恶封建的伦理道德,主要固然由于他渴望能达成其对「仁-通」境界的追求,和极端愤慨当日清廷异族统治,所造成国亡无日的危机,可是与他个人少年时代曾受庶母虐待,及婚姻不美满的不幸遭遇,颇有关联。第三个则是颂扬西方国家的社会安全生活方式。他极力反对封建社会中「主静」和「崇俭」的生活传统,鼓吹推行西方国家的社会所盛行的「主动」「尚奢」风气;提出「反静俭而主动尚奢」的主张,进而又已「主动」和「尚奢」的社会风气为条件,反对封建社会中的「节流」思想,而倡议以机器生产来「开源」,实际上就是要以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西方那种贫富不均的问题,他认为富者愈富者愈贫的现象亦认为应该设法予以改善,足见谭嗣同在这方面的思想:一方面是要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害怕因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而引出未来的社会革命。


来源:教育Wiki

【谭嗣同】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作者:程运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偷合苟同 仪同 兆同 上下齐同 上同 以同 来同 仁同 英雄所见略同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李叔同 卢同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