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实践理性
拼音
shí jiàn lǐ xìng
怎么读
英语
Practical Reason
【实践理性】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实践理性系对理论理性而言;理论理性指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实践理性则指理性的实践能力。此处的「实践」并非是社会实践,而是指人的意志对于对象起作用的能力,称为意志能力。实践理性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学思想中,探讨道德理想的重要概念;他并着有〔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一书,阐明理性的实行作用。因此康德指出理论理性及实践理性,是纯粹理性的两面,均为人先验的(Transcendental)两种能力。
康德哲学主要是在主客对立的传统知识论中,以主体的提升或先验方式,批判经验主义对感官之依赖,以及理性主义对理性之崇拜;并使本体本身从认知走向实践的道德层次进而超升到主体整体的体认,即「判断力批判」所探讨的人生哲学。所谓「批判」,其重心在于批判的主体,亦即理性之上。康德认为理性不仅有认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实行的作用。实践理性批判的课题是实行,用以补足知的极限;因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采用经验主义的分析法,将客体分为物自身(Thing in Itself)及现象二部分,并应用所有的思想方法,否定纯粹理性的能力,认为纯粹理性只能把握现象事物,而无法抵达物自体。然而纯理性不足以解决哲学的问题时,可由实践和追求去补足。因此康德以主体的提升来解决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缺憾;主体的提升,因而不止是单纯的感官、理性、心灵的层次方面,更是整体的人从认知走向实践的层次。
康德指出实践是心灵的先验追求,也是人性超越自身的设准(Postulate);以为外界的物自体既无法以纯理性来认知、理论,只好回归内心,反求诸己,在自己内心中追寻生命的原则。康德因而提出追求的事实与追求的内容,追求的事实表现在知识层次的顶端,是心灵的意向,此种追求的天性说明了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同时亦指出二者之间发展的可能性。追求的内容则为: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以及灵魂不灭;唯有在道德层次中肯定这三点,才能完成自我,进而掌握物自体。
所谓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及灵魂不灭,亦即康德所提出的三个实践理性的设准,也就是满足实践理性之目的而设的必要假设。自由意志的设准是出于以下的构想:行为之决定条件能独立于感官世界,并假设理智领域的意志或理性有能力决定德行;因此,自由意志是责任和伦理道德的心决条件。上帝的存在则是对最高的存在者之假设,是正义的保证,因人世间的幸福与德性不一致,所以假定上帝的存在,作最终的判决。灵魂不灭是从时间上的考虑而设的,也就是说,如果人要全面地达到道德律之要求,则必须假设此条件,使得人在永恒存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伦理道德的设准,最基础的是人性灵魂的不灭,从灵魂的永恒归结到神的存在,再讨论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这种设准是天生的道德律;这种存于良心的无上命令,使人从存在超升至「应该」的层次,在此理想层次,再去探讨知的问题,则可超越外界事物的现象,追求自身的完美,到达所谓物自体。
--作者:汤梅英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俗性
倚赖性
个性
偏态性
修性
修真养性
供给弹性
全性
全国性
偶性
任性
佛性
热门词语
临界是什么意思
大头照的解释
芈怎么读
仿组词
辈的多音字组词
随机应变反义词
依期近义词
寒颤怎么造句
馱字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