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患得患失

拼音

huàn dé huàn shī

怎么读

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在没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语本《论语.阳货》。△「无所不至」
典源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1>可与事君2>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3>;既得之,患失之4>。苟患失之,无所不至5>矣。」

(1)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2) 事君:事奉君主。
(3) 患得之:害怕得不到。
(4) 患失之:害怕会失去。
(5) 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比喻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见「无所不至」。
典故说明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说:「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为他们只注重名利,没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会失去。如果担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话,为了继续保有它,他们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就是说,如果君主身边的人品德不好的话,他们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影响朝政,蒙蔽视听,进而使国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这种人是绝对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说明小人对名利得失的忧虑。后来「患得患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书证
  • 01.《朱子语类.卷七二.易.咸》:「往来只是一般往来,但憧憧之往来者,患得患失,既要感这个,又要感那个,便自憧憧忙乱,用其私心而已。」
  • 02.《宋史.卷三八零.何铸等列传》:「论曰:『……孔子所谓鄙夫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此辈是已。』」
  • 03.宋.胡宏《胡子知言.卷二.好恶》:「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利势,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 04.明.李贽《焚书.卷一.书答.答邓明府》:「则必曰专志道德,无求功名,不可贪位慕禄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 05.《明史.卷二零七.刘世龙列传》:「天下风俗之不正,由于人心之坏。人心之坏,患得患失使然也。」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论语˙阳货:鄙夫可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没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钦若传˙论曰: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来源:成语词典

【患得患失】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患得患失】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相关词语

丢失 下失 偶失 俭存奢失 一失 利病得失 前失 佹得佹失 患得患失 千虑一失 双失 得失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