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刘勰

拼音

liú xié

怎么读

刘勰

【刘勰】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刘勰】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生平

刘勰(约465~约532年,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日照市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幼丧父,笃志好学,因家贫,住在佛寺。十多年后,他精通佛教经论,并钻研了儒家经典。30多岁时,写成3万7千字的《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清朝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并称中语文史批评三大名着。

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定林寺僧 校定佛经。梁武帝时,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样尉等,为昭明太子萧统及文士沈约所重。晚年出家 ,改名慧地,寻卒。所撰《文心雕龙》50篇,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抨击当时创作界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体系较为完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理论批评着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一部理论较完整的文学理论着作,大概成书于南齐末年。而中语文化的主流便是经学,这一点正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的文学观。进一步说这种「宗经的文学观」又与玄学的背景息息相关。

一般人所说的魏晋玄学,是指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人生哲学探讨的一种学术。玄学家主要依据中国古代的《易经》、《老子》、《庄子》等三部经典,在儒与道、个人与群体、自由率真与社会伦理秩序要求的矛盾中,去诉求、阐发人生的真谛。以前不少学者认为玄学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如果以玄学的内容特质来看,其骨干仍是以儒家思想为重心。不过,刘勰认为玄学风尚下的文坛,「离本弥甚」、「将遂讹滥」,为了正本清源,端正文风,而作出「体乎经」的主张。玄学思想《周易》是主要的依据。而《文心雕龙》的写作,便是取法《周易》。〈系辞传上〉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文心雕龙·序志》就很明确指出其撰写本书的目的。他说:「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文心雕龙》之作就是彰显「大衍之数」,与《周易》精神相一致。又刘勰对孔子至为尊崇,本来他一生最重要的职志,就是要效法两汉经师,徧注群经,但因马融、郑玄等为群经作传注已有很大的成就,只好改作《文心雕龙》来弘扬经教,〈序志〉篇又说:「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踰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以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因此,〈宗经〉篇提出「五经含文 」之说即是他「宗经为文」的文学观;亦即经典为文章写作的法则。他认为文学创作不管从文义内容、形式结构、遣词造句,都可从经典得到启示。《文心雕龙》首〈原道〉次〈徵圣〉再〈宗经〉,其实〈宗经〉是刘氏论文的源本。而所谓「五经含文」的主轴思想是:认为六艺为文章之源头,其次经典为文章写作的法则,再其次则又认为后世文体脱胎于五经。因为刘勰把文体分为二十类,都是在诸经不同特质的标准下,所开拓出宽阔的领域。再者,他也认定经学教化理想藉文艺而落实。

参考资料:

来源:教育Wiki

【刘勰】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作者:林素英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刘悛 刘理顺 刘勔 刘晟基 刘逢禄 刘体仁 刘圻父 刘备失箸 刘蕡下第 刘伶病酒 刘备借荆州 刘海儿金钱垫香炉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