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广陵散
拼音
guǎng líng sàn
怎么读
英语
Kuang Ling San
【广陵散】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 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 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十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 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亦作广陵客。
来源:成语词典
【广陵散】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也作「广陵客」。
来源:辞典修订版
【广陵散】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乐曲名。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不知何人所作,东汉末至三国时已流行,现多数琴家按照战国时「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此曲。据汉代琴家蔡邕(公元133~193)所着《琴操》中所载:聂政系战国时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父报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死去。此曲以明初朱权《神奇秘谱》最早载录,全曲共四十五段,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可同时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广陵散》的曲调优美,低音区的打击乐器声衬托着铿锵的节奏,暗示着故事的戏剧性,为流传千古的名曲之一。
《音乐欣赏手册》。
--作者:郭玉茹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剖散
休休散
傲散
仆散
分散
别散
广德从桥
广开言路
广夏细旃
广厦万间
如鸟兽散
广文
热门词语
仁王门的拼音
天荒是什么意思
鹣鲽怎么读
氢组词
咠的多音字组词
一举两得反义词
使劲近义词
条幅造句
肝的笔画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