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嗟来之食
目录 |
形容看人脸色,被人呼喝着得来的食物。
《礼记.檀弓下》。
春秋时代,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放置饮食接济路过的难民。当有个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疲惫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时,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饮水喊他:「喂!来这里吃东西!」那个人抬起脸瞪着黔敖说:「我就是不接受这样无礼的施舍,才会饿到这种地步!」黔敖立刻为自己的态度道歉,但那个人却不接受,仍坚持拒绝进食,后来终于饿死了。当时曾子听了这件事后,不太以为然,他说:「用不着这样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礼貌,你可以拒绝,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嗟来之食」,用来比喻以不礼貌的态度招呼人来吃的食物,后则泛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他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到处向人家讨「嗟来之食」,不知羞耻,真是没有骨气。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