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定义
从心理社会性别的观点来看,性别不是取决于生理,而是一个人内化的性别特质与表现在外的性别化行为。因此性别不是男性与女性两种,而是多元化的。从适应的观点来看,每一种性别行为各有其适应的功能,而性别化行为是因为情境而产生,跟生物性别无关,且性别化取向会因经验的塑造而改变。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性别化取向与不同的性别化行为,而各种性别化取与性别行为都只是暂时性的性别特质,没有高低之分。简言之,性别平等是指,各性别的权利、义务、责任与机会一律均等,而且各性别间应当相互尊重。
意涵
- (一) 每个人都具有表现不同性别行为的潜能,且性别平等的理念破除了传统在两性上的刻板印象,让两性的异性特质有发挥的空间,是每个人都能自由的表现适当的性别化行为。
- (二) 由于性别不受限于生物性别,且生物性别与性别化行为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因此每个人都有自有选择和转换生理、社会性别,各性别间也该相互尊重。
- (三) 性别平等给予两性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依据情境需要表现适当的性别化行为,而提高两性适应环境的能力。
- (四) 以往两性的性别极端化,让两性的生活层面局限在某些场域,性别平等化后,能力、抱负与选择才是决定每个人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职场上,每个人的职业生活层面都有扩展的可能。
- (五) 性别平等后,每个人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而选择与责任密不可分,因此,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命承担更多的责任。
- (六) 当每个人的生命走向不再受到性别限制,两性之间的竞争、互助与互动机会便会快速的增加。
- (七) 性别平等后,两性各自独立成为一位全人,拥有生命的完整感。因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两性的特质,自然能够正确诠释异性、配偶的反应,因此能提升两性间的关系。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性别平等
参考资料
注1.陈金定着(2004,初版)。两性关系与教育 (页23~28)。 心理出版。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