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大纪元2月24日讯】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由他编着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着作。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着,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乾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为了实现着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他的儿子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在文中他明确指出:
其一,不满于奢靡陋习。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他非常痛恶这种糜烂陋习,为此,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慾。君子寡慾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慾。君子多慾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慾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曾对儿子说过: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糜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参考资料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