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陈亮
拼音
chén liàng
怎么读
【陈亮】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人名。(公元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宋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县)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志存经济。孝宗、光宗二朝,迭诣阙上书,言兴复之策。卒諡文毅。着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来源:辞典修订版
【陈亮】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浙江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欣然,幸得苏息,独龙川以为不可。时婺州方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已而退修于家,学者多归之,益力学着书者十年。先是龙川尝环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尔。」盖以地低于西湖。其时孝宗在位已十七年,龙川乃诣阙上书:「请为陞下陈国家立政之本末,而开今日大有为之略,论天下形势之消长,而决今日大有为之机。」孝宗赫然震动,用种放故事,召命上殿,将擢用之,大臣交相阻止,乃有都堂审察之命。待命十日,复上书言三事,孝宗欲官之,龙川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归。后渐落魄醉酒,醉时戏为大言,数以冤曲,屡遭大狱,幸而得免。归家益励志读书,所学益博。
陈高曾与朱熹作王霸义利之辩,朱熹认为三代所行为理义而有王道,汉唐所行为利欲而有霸道。陈亮则说:「自孟、荀论义理王霸,汉、唐诸儒未能深明其说,本朝伊洛诸公辨析天理人欲,而王霸义理之说于是大明。然谓三代以道治天下,汉、唐以智力把持天下,其说固已不能使人心服,而近世诸儒遂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其间有与天理暗合者,是以亦能久长。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常存乎!故亮以为汉、唐之君非不宏大开廓,故能以其国与天地并立,而人物赖以生息。……诸儒之论,为曹孟德以下诸人设可也,以断汉、唐,岂不冤哉!高祖、太宗岂能心服于冥冥乎!」陈亮认为霸道固本于王道,如谓三代行王道,亦有征伐和谋位之霸道,足以说明王道之治是通过霸道而实现。
至于朱熹称管仲有霸道之功,而无王道之仁。陈亮则辩称管仲助齐称霸,是仁者之事,所以「孔子称管仲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曰:『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袵矣。』」所以霸本于王,王霸可并用。由于朱熹贬霸道,崇王道,是以崇义绌利,认为义利不两立;陈亮则认为王霸可并用,义利亦非对立,而可双行。唯陈亮所说的利,不是一己之私利,而泛指 「生民之利」;利与功相同,也为三代所讲求。因此利欲本于人心,是生民的自然需要,仁义与功利,并不互相抵触。
关于成人之道方面,朱熹认为君子当尽心知性,学道爱人,行天理去人欲,做一个道学圣人;使穷而有以独善其身,达而有以兼善天下。陈亮则认为儒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要做一个能推倒一世,有开拓万古心胸的智勇之人,使智勇与仁义交出而并见。故陈亮说:「风不动则不入,蛇不动则不行,龙不动则不能变化,今之君子,欲以安坐感动者,是真腐儒之谈也。」又说:「世之学者,玩心于无形之表,以为卓然而有见。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而止耳,得之深者,纵横妙用,肆而不约,安知所谓文理密察之道,泛乎中流,无所底止,犹自谓其有得,岂不可哀也哉!」。又说:「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均可见其绌空谈、重实用之襟抱。
〔宋元学案〕载:「陈亮与朱文公熹论皇帝王霸之学,文公虽不与,而亦不能夺也。」其实,陈亮是从「计其功」、「谋其利」的效果说立论,而朱熹的论点则是从「正其谊」、「明其道」的动机论出发,其争论与分歧是难以调和的。
又〔宋元学案〕载:「陈亮感孝宗之知,复上疏论富国强兵之策,时将内禅,不报;于是朝臣交诋,以为狂怪。光宗既立,策进士,陈亮以君道师道对,光宗喜其言,特擢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上,一夕卒。」端平初,諡文毅。
陈亮一生坎坷,学无师承。〔宋元学案〕附录称其「天资异常,俯视一世,当以经纶天下自任。其生平议论以敌仇未雪为国大耻,六诣阙上书,皆主恢复。故及策后,谢恩诗有云:『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着有〔龙川文集〕于世。(今中华书局有校订本〔陈亮集〕)
--作者:程运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俐亮
侯莫陈亮
允亮
丁希亮
傅亮
任直亮
陈蕃一室
陈寔遗盗
自身照不亮
既生瑜,何生亮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陈抟的兄弟
热门词语
意外的解释
麻豆的读音
桎梏怎么读
喤有哪些组词
虒的多音字怎么读
弹无虚发反义词是什么
下面近义词是什么
土狗如何造句
睇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