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昆阳之战

拼音

kūn yáng zhī zhàn

怎么读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昆阳之战(Battle of Kunyang)

更始政权之后,汉军主要兵分二路,主力由大司徒刘演率领,继续围攻宛城;另一路则由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太常偏将军刘秀为统帅,向北相继攻占颍川郡的昆阳、定陵、郾城,并在此三地获得许多财物粮食,并转送到宛城刘演军中,有效支援了汉军主力之作战。
王寻、王邑率领四十二万大军先抵达颍川郡,与在育阳战败后退守此地的严尤、陈茂会合后,军容更加盛大,将首攻目标指向昆阳。此时汉军主力十万已由刘演带领围攻宛城,而刘秀正统帅数千兵马巡察阳关,其他诸将见王莽官军兵盛,不战而走逃入昆阳,刘秀也收兵进入昆阳。
刘秀的分析非常正确,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只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若分散力量,只顾自己的妻子、财物,将会被敌人一一击破。但更始诸将向来看不起刘秀,根本不予理会刘秀建议。这时探骑恰巧回报,王邑大军已来到昆阳城北,连绵数百里,诸将才知现在连弃城逃走也无法办到,顿时不知所措,只能请刘秀出来主持大局。根据刘秀的计划,即由王凤、王常率兵死守昆阳,刘秀则突围出城,向附近的汉兵求援,里应外合,一起击溃王邑官军。当夜,刘秀便和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从昆阳南门出发,越过重重官军,顺利到达郾城、定陵,便立刻与此二城的将领商议御敌策略。
正当即将破城之时,刘秀率领着郾城、定陵的援军千余人赶到昆阳,在距离官军四、五里处列阵。王邑、王寻马上派兵数千迎战;刘秀自为前锋,深入敌阵斩杀数十人,汉兵诸将也按捺不住,纷纷指挥士兵冲锋,又斩敌数百千人;连续交战数回合,汉军都取得胜利,汉军士气益壮。这时刘演围攻宛城已有极大的进展,宛城被围数月,城中粮食已尽,守城官军失去了抵抗意志,并在岑彭的劝说下,宛城前阵贰严说开城投降汉军,更始帝封岑彭为归德侯,并暂时以宛城为首都。宛城已被汉军占领的消息,在昆阳方面的刘秀一无所知。为了给王邑军队心理上的压力,刘秀派一使者向昆阳城送信,伪称宛城已被攻下,汉军主力正由刘演向昆阳救援而来;刘秀又令使者故意将信掉落,让官军拾获。这一计策果真奏效,使得王邑军队士气低落。
汉军已连战皆捷,更进一步坚定了必胜决心。刘秀随即组织三千敢死之士,从城西冲往官军之中军;刚愎自用的王邑获知刘秀只有三千人,便轻视对方人少,于是王邑、王寻独迎,与汉兵战。四十二万王莽军队,大部分被歼于昆阳战场上,而王邑、严尤、陈茂侥幸保住性命,落荒而逃。汉军缴获莽军物资辎重,多得不可胜数,连月搬运也无法处理,只能将多余物资焚毁。
昆阳之战是中新历史上闻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役,这一战,王莽主力完全溃灭,是汉莽兴亡之关键。官军的败亡,主要是王莽改制失败后,人民陷入了无穷尽的苦痛,各阶层人民反对王莽,其内部矛盾重重;而王邑、王寻的大军成员庞杂,有中央军、州郡兵、严尤与陈茂招募而来的士兵,默契不足,无法统合为一整体。另外,王邑的傲慢自大也应负很大的责任,王邑以大军包围昆阳时,若能听从严尤建议而以少数兵力围住城小坚固的昆阳,并将大军开往汉军主力所在的宛城,且可与宛城内的官军里应外合,将可顺利消灭汉军主力;也可在前往宛城的同时,派兵包围郾城、定陵,则昆阳便无援军支援,也让刘秀无法前往二城求援,以王邑所率之如此庞大的军队,绝对可以做得到。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昆阳之战
英文关键字:Battle of Kunyang

参考资料

陈嘉谷着。论刘秀的崛起及其治术。2010年。页57-58。嘉义大学史地系硕士班硕士论文。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倍战 停战 健战 佻战 偏战 休战 出战 以战养战 作战 曹刿论战 昆吾 昆布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