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类型名。此舞蹈形式为解释许多古代舞蹈仪式之钥,其源头最早为巴比伦的苏美王朝国王,半神半人的吉佳马西(Gilgamesh),在神话中称是「执斧之人」(The Man with the Adze),此人以斧斩妖除障通过地府之考验。此后,有希修斯(Theseus)杀死牛头怪米诺陶(Minotaur),逃出迈诺斯王宫(Palace of Minos),即「迷宫」故事;接着是约瑟(Joseph)和耶稣(Jesus),他们都为执斧之木匠。这「迷宫」之形式在世界各地以不同面貌出现:如西藏的舞蹈场地「曼荼罗」(Mandala),马勒库拉(Malekula)之舞蹈形式「那连」(Na-Leng),毛利人的舞蹈盾,及希腊的盾上图像,罗马的「双斧」符号(Lavra X ArvaL),或中国早期「神圣农地」的意象等。其实,「迷宫」原文「Labyrinth」非希腊文,在希腊更早期有关的字是「斧」(Labya),或「绕圈」(Ruentha)。而埃及人使用的「迷宫」(Maze),和此词字源早期并无关连。此词与罗马宗教方面之关系可由以下观之,在许多教堂地板的马赛克图形都有「耶路撒冷之路」(Way to Jerusalem)迷宫图。最古老的算是在阿尔及利亚(Algeria)奥尔良维(Orleansville)之巴西里卡(Basilica),约公元四世纪的造型。而西欧其他各处的教堂所显示的正式图象有些大到可在其上吟唱起舞,如法国亚眠(Amiens)有直径十二公尺大的图,此图形建于十三世纪;在沙尔特(Chartres)则为四十英尺。圣麦可(St. Michaels)教堂及德国科隆(Cologne)大教堂哲瑞翁(S. Gereon)地窖墓穴都见得到类似的图形。这些图形主持入会式中喻表「灵性之死」的意义。最有名属克里特(Crete)迷宫行使仪式时,有七童男七童女的「牲祭礼」,向牛头人身怪「米诺陶」献祭,表示「权势与占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