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案,桌子。绝,绝妙、好到极点。「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语或出《红楼梦.第七零回》。
典源
※#《红楼梦.第七零回》1>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得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
(1) 典故或见于《水浒后传.第一回》。〔参考资料〕 《水浒后传.第一回》他当日同心合胆兄弟,共是一百八人,为征大辽、伏方腊,殁于王事者过半;所存者,除了武松损了一臂已作废人,在杭州六和塔下养老不算,其余还有三十二人。……这些人,或有赴任为官的,或有御前供奉的,或有闲居隐逸的,或有弃职归农的,或有修真学道的。这三十二人散在四方,如珠之脱线,如叶之离条,再不能收拾到一处了。谁知事有凑巧,缘有偶然,机括一动,幅辏联合,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成了一篇花团锦簇的话文,使人见之,一个个都懽忻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拍案叫绝。
典故说明
「拍案叫绝」意思是拍桌子叫好。用于表示情绪激动,赞赏不已。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零回》: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邀请贾宝玉、薛宝钗等人,以柳絮为题限调填词。填完后,互相品评作品,最后评到薛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词,众人一致觉得这阙词填得最好,十分赞叹、激赏,拍桌子叫好。「叫绝」一词,在金代元好问〈水帘记异〉诗中已可见到,诗句是:「称奇叫绝喜欲舞,恨不百绕青芙蓉。」这里「叫绝」就已经有激赏、叫好的意思。后来「拍案叫绝」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非常赞赏。
书证
- 01.《水浒后传.第一回》:「使人见之,一个个都懽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拍案叫绝。」
- 02.《红楼梦.第七零回》:「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源)
- 03.《红楼梦.第七八回》:「宝玉听了,垂头想了一想,说了一句道:『不系明珠系宝刀。』忙问:『这一句可还使得?』众人拍案叫绝。」
-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当下邓九公听了,先就拍案叫绝,立刻便想拿说媒的那把蒲扇。」
- 05.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八.谭诗.总论》:「余尝在灯下诵前人诗,每有佳句,辄拍案叫绝。」
- 06.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生见壁上悬琵琶,一因请奏技,二女郎亦不虚让,云卿斜拨檀槽,颦卿倚声而和,生拍案叫绝。」
- 07.清.佚名〈官场现形记序〉:「老友南亭亭长乃近有《官场现形记》之着,如颊上之添毫,纤悉毕露;如地狱之变相,丑态百出。每出一纸,见者拍案叫绝。」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拍桌惊叹。表示情绪激动。红楼梦˙第七十回: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当下邓九公听了,先就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