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科学化
拼音
kē xué huà
怎么读
英语
Verwissenschaftlichung
【科学化】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科学化指致力于将人类某些活动本身作系统化的反省,并进而建立严谨的学术体系。「科学化」可说是人类的特殊活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即认为,人与其他动物之别在于人类能够透过记忆而累积经验,进而建立涉及普遍性之科学与技艺,即是累积感觉经验,进而归纳普遍性法则,以有效的解释、预测与控制纷繁的世界,为人类生而即有的基本需求。
教育活动和人类意识自省与文化创造活动虽然同样古老,由于人人几乎都有教育人或受教育的经验,使人误以为有关教育的知识不过是经验与常识的累积,无需建立学术理论,致使教育学科学化的工作直到两百余年前才开始。西方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可说是最早主张教育学必须科学化的学者之一。在一七七六年到一七八七年间,曾四度主讲教育学于寇尼斯堡(K?nigsberg)大学,他的〔教育学讲义〕于一八零三年由林克(Fr.Th. Rink)编辑出版,其中曾明言:「教育艺术中的技巧运作必须转化为科学,否则不可能成为前后连贯的力量,因而前一代辛勤建立的成果,很可能为另一代所摧毁。」康德认为,教育固有其经验的成分,但有关人类秉赋的内容、结构及发展的可能性,仍宜建立普遍性的法则,俾能转化为基于科学研究之技术性规则,以利于人性秉赋的发展。为达教育学科学化的目的,康德主张设立实验学校以进行教育实验,以免单凭理性判断可能产生的错误。这种对于经验与实验的强调,也见诸与康德同时代的泛爱运动教育学者特拉普(E.Ch. Trapp)。特拉普于一七七九年任哈勒(Halle)大学教育学教授,在其授课讲义〔教育学探究〕中曾明言观察与经验为研究人性的主要方法,然而经验因人而异,因此必须出之以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方足以普遍化。特拉普因而主张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完备的教育学体系,以便能指导学校教学与公共教育。
但就在康德与特拉普主张教育学科学化应重视实验与观察的同时,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先验主张也影响到德国的教育学界。如康德学派学者葛莱福林(J.Chr. Greifling)与受到费希特(J.G. Fichte, 1762~1814)影响的瑞特(Ritter)从康德知识论的先验体系理想出发,试图将教育学的科学性建基在一种结构绵密的先验演绎系统,对单纯的经验则采反对的态度。在此种先验哲学的笼罩下,赫尔巴特(J.Fr. Herbart, 1776~1841)对于教育经验采取较为稳健的态度,一方面批判先验哲学之反经验的态度,另方面也否定了自然科学意义下的经验概念,而将人类历史过程中多样化的教育经验整合于一个统整的知识体系中。然而赫尔巴特的论述仍有其未尽完善之处,如其教育学体系中的目的概念取自伦理学,方法概念则来自心理学,不仅其后设理论薄弱,甚且有误导教育学为应用科学的危险。尤其是后者,在十九世纪末叶科技蓬勃发展以及实验心理学启迪的影响下,把教育学视为应用科学的概念在德国教育学界遂成为一股极有力的思潮。如赖伊(W.A. Lay, 1862~1926)与墨以曼(E. Meumann, 1862~1915)的「实验教育学」(Experimentelle Didaktik),闵斯特堡(H. Münsterberg)的心理技术及克瑞茨玛(J.R. Kretzschmar)的宣判「哲学教育学」的死亡,均可视为此一思潮下的产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逻辑经验论、批判理性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以自然科学为典范,把教育研究视为一种技术探讨的看法更是甚嚣尘上,量化分析与因果说明的方法也广泛地运用在教育学的科学探究上。如克劳尔(K.J. Klauer)、布瑞钦卡(W. Brezinka)、阿利希(L.M. Alisch)和瑞斯纳(L. R?ssner)等人的教育科学理念,即在于以自然科学及逻辑解析的方法,建立绵密的教育因果解释系统,而把教育实践视作理论的技术运用,以严格控制教育绩效。
从十九世纪末叶以来的教育学科学化的过程来看,此种「科学化」实际上是「自然科学化」,其在方法论上的基本假定一直是以笛卡尔(R. Descartes, 1596~1650)的心物二元为基础,试图建立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严密因果解释系统;也就是把教育现象视同自然现象,教育现象因此可作为抽离式的孤立探究,免于研究主体的主观经验隐含其中;教育经验因而也可以化约为素朴的自然事实,并作经验的检核。这种主客分离的经验研究或方法论上的单元论(methodologischer Monismus),不仅在教育学,即在自然科学中也引致不同的批判与反响,包括诠释学(hermeneutics)、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及量子物理学都曾对此单元论的后设理论作出深刻的批判及反省。教育现象本身即富于历史性和社会性,教育经验也带有强烈的主动性及自发性色彩,教育学的经验科学化如当代德国教育学者布尔诺(O.F. Bollnow)所言,不仅是被动意义的经验,而应是主动有计划的积极探究,因而自然科学方法是否可以漫无限制地运用于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学科学化中亟待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方永泉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本土化
边缘化
俗化
像化
偏极化
儿化
具体化
剧化
乳化
乾化
下化
他化
热门词语
黑尾浮尘子是什么意思
丰本怎么读
汩怎么读
春组词
邴的多音字组词
丑恶反义词是什么
谙熟门路近义词是什么
打如意算盘造句
洄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