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白朴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本隩州人,后徙居真定,故或谓真定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A.D.1226),卒年不详,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A.D.1291)(时作者六十六岁),还有词作留世,此后事迹则无可考,不能确定其卒年和寿考。或据《 天籁集》<水龙吟>词序云:「丙午(A.D.1306)秋,到维扬,途中值两甚快然。」而谓白朴八十一岁时尚健在。
白朴父亲白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枢密院判官,《金史》有传。白朴七岁遭逢壬辰之乱。次年,金亡,白华奔宋,朴随诗人元好问北渡,战乱中母亲为蒙军所夺,遂寄养于大诗人元好问,好问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为中州世契,其情谊是从唐代元稹、白居易时就建立起来的,世代以来投合无间,两家子弟亦常举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来。朴为元好问之通家侄,而亲炙之,謦欬谈笑,都能默记,遂养成不同于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学根基,进而流现于文学作品中,成为后进中的翘楚,呈展大家之风范。元好问曾为朴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又曰「通家吾未老,倚杖望高轩。」对白朴之器重与肯定,可见一斑。
白朴幼经离乱,仓惶间失去慈母,心中悒郁无欢,常有满目山川之叹,金亡后更郁郁不乐,又觉得短促人生不须隐居避世以自高其节,亦不愿为求功名利禄而劳役自己,于是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文章,以求自适,元世祖中统年间,中书右丞相史天泽大力荐举白朴,均「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曾有<瑞鹤仙>词云:「百年孤坟,日就衰残,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短短数语,其性情志趣已现。
天籁集二百篇本为词集,今人唐圭璋《全金元词》中收其词一O四首
词
《四库提要》评白朴之词「清隽婉逸,音惬韵谐,可与张炎玉田词相匹,以制曲掩其词名,故沉晦者越数百年。」
刘大杰评其词云:「他的生活严正,品格很高,在他的词里,透露出故国禾黍之悲,如<石州慺>云:「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钦恨吞声哭。岁暮意如?怯秋风茅屋"」其思想感情,表现甚明。
散曲
白朴的散曲颇为俊逸有神,若论其风格则豪放、清丽皆有,而以清丽为多,任讷在《散曲概论》,称朴为豪放之尤者,而朱权之《太和正音谱》评其「如鹏抟九霄,风骨磊磈,词源滂沛」,此二者皆归之为豪放派,而郑振铎《中国则言》:『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为清隽。』罗锦堂之《中国散曲史》亦将白朴列为清丽一派,云「所作散曲,多清俊飘逸,朗朗可喜。」此又归为清丽之列。据王忠林师云「豪放作品一共只有九首,不到全部散曲的四分之一,其余三十一首都可归清丽一派。」「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高出剧曲之上。」
杂剧
清人李调元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