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 高更(Paul Gauguin,公元1848-1903年)为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但也和梵谷、塞尚一样具有反印象派的双重性格。[注一]
生平概述
- 高更于公元1848年生于法国的中上层阶级,其父为报社总编,一岁时,为避开因革命而起的追击,一家人搭船前往秘鲁,父亲却不幸在航行时猝死海上,所幸因借助外曾祖母及母亲在秘鲁的权势,高更在秘鲁度过虽然清苦却颇为自得的四年,以至于返回巴黎学校生活时感到格格不入、限制重重。公元1865年,爱好自由的高更成为船上的勤杂工又在军舰上住了两年,直到公元1871才结束在海上漂流的日子,往后高更的监护人为他在巴黎谋得一份与股票相关的优渥工作,同时,高更得以一窥监护人的艺术收藏,渐渐养成上画廊的习惯,成为一名业余的画家。
- 至1870晚期,高更的经济生活无虞,不仅收藏了马奈、毕沙罗、塞尚、莫内等的作品,内心对艺术的向往愈来愈强烈,参加完第五次印象派画展的后三年,决定彻底抛弃商业经营,正式踏上艺术之路后,却日趋贫困,家庭生活亦不尽满意,公元1888年与梵谷在法国度过了一断愉悦的艺术生活,直至两人在绘画理念方面发生严重的争执,梵谷奋而割耳才告结束。
- 公元1891年,高更决定离开喧嚣的文明,只身前往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在这段期间,高更展现惊人的创作力,屡屡画出令人惊艳的作品。短暂返回巴黎后,作品却被讥为「不文明」更坚定了高更久留大溪地的心志。
- 最后于公元1903年因心脏病辞世,享年55。
艺术风格
- 相较于传统艺术家的养成,高更以独特的方式度过青春期,此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往后的发展,高更认定无论主题为何,一幅画应反映出作者本身的性格,而不仅是「照像机般地写实」,画家应重组自身的经验,赋予画面深沉的悸动,高更主张,画作即能代表画家最真实的样貌。
- 晚期,更彻底脱离了印象派的影响,在南太平洋的画作大胆地运用浓厚色调的平涂、简而有力的线条、不那么注重明暗阴影,质朴的美感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画家,如:马谛斯等。
重要作品
<永不>、<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到哪里去>、<永不再如此>、<看守着恶魔之岛>、<玛丽亚|我们向您致敬>、<持果盘的大溪地妇女>。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高更
- 英文关键字:Paul Gauguin
参考资料
- [注一] 张心龙(1999)。印象派之旅。 雄狮。页111、115。
- 刘振源(1994)。印象派绘画:西洋绘画导览。页230-248。
- 范梦 (1997)。写实到印象。页230-239。
- 何政广/编(1996)。高更。 艺术家。页8-54。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