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胡瑗
拼音
hú yuàn
怎么读
【胡瑗】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人名。(公元993~1059) 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县)人,宋经学家兼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官至太常博士,与孙复、石介共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之先声。教授湖州,置经义、治事二斋,使诸生各就其志,注重实用,时称湖学。着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
来源:辞典修订版
【胡瑗】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学者、教育家;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今江苏泰州)人。因原籍陕西安定堡,故世称安定先生。生于太宗淳化四年,卒于仁宗嘉佑四年。幼年在泰山读书时,刻苦自励;学成之后,乃以经术教授吴中。仁宗景佑元年(1034),担任苏州郡学教授;景佑二年,参与朝廷更定雅乐,授试秘书省校书郎;仁宗庆历二年(1042),又获聘为湖州州学教授。总计在苏、湖致力教学长达二十多年。晚年曾任国子监直讲并主持太学;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卒后諡曰文昭。
胡瑗主张以「道德仁义」为教育之本,可由其门人刘彝对神宗之问得知。其言云:「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刘彝又称其师以「圣贤自期许」,认为圣人之道有 「体」、「用」、「文」三方面,而教育之目的乃在培养「明体达用」的人才。所谓「体」、「用」、「文」三者,系以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为万世不变的「体」;诗、书、史、传、子、集为垂法后世的「文」;将「体」、「文」付诸实践,以「润泽斯民,归于皇极」为「用」。胡瑗并强调学校教育主要在向学生传授「明体达用」之学,而非专门讲求声律浮华的词藻以应付科举考试。
在教育方法方面,胡瑗更是多所创建,主要计有:
1.苏湖教法(亦称分斋教法):将学科分为经义、治事二斋。经义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主要在因材施教,分别培养治术、技术方面的实用人才。
2.分组讨论:依学生兴趣或就当时政事分组讨论,教师则从旁加以指导,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安定学案附录〕载:「先生初为直讲,有旨专一学之政,遂推诚教育多士;亦甄别人物,故好尚经术者,好谈兵战者,好文艺者,好尚节义者,使之以类群居讲习,先生亦时时召之,使论其所学,为其定理。」
3.人格感化:胡瑗对于教学订有详细办法,而且自己做出榜样,并重视师生关系。〔宋史·胡瑗传〕云:「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具备,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4.德性陶冶:胡瑗亦重视以雅乐诗歌来调剂生活,涵濡德性。〔安定学案附录〕云:「先生在学时,每公私试罢,掌仪率诸生会于肯善堂,合雅乐歌诗,至夜乃散。诸斋亦自歌诗奏乐,琴瑟之声彻于外。」
5.旅行教学:胡瑗并主张学者应旅游四方,增广见闻。曾曰:「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见闻,则为有益于学者矣。」
胡瑗为宋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当时的太学及其后的书院教育影响甚钜。
--作者:井敏珠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乙瑗
具瑗
任瑗
傅瑗
僧瑗
胡蝶梦
胡天胡帝
胡越一家
胡萝卜就烧酒
胡朴安
胡母敬
胡林翼
热门词语
施助是什么意思
三省是什么意思
棣怎么读
艏能组什么词
錾的多音字有哪些组词
目不识丁反义词
雄心壮志近义词
凭着终于怎么造句
艙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