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怀才不遇」
典源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1>芟夷大难2>,略已平矣,遂破荆州3>,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4>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5>之众,与中国6>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7>,何不案兵8>束甲,北面9>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1) 操: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諡武帝,庙号太祖。
(2) 芟夷大难:戡除乱贼。芟,音ㄕㄢ。
(3) 荆州: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4) 豫州:指刘备(公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5) 吴、越:今江苏省、浙江省之地。
(6) 中国: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此指东汉。
(7) 当:通「挡」,音ㄉㄤˇ,匹敌、抵抗。
(8) 案兵:止兵不动。
(9) 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此指向曹操称臣。
典故说明
一个英雄身负高强武艺,却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自然是相当郁闷不得志,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是形容一个人虽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了诸葛亮于赤壁之战前游说孙权的经过。当时曹派大军南下,攻下荆州,逼近东吴,情势危急,诸葛亮请求孙权出兵,与刘备合作,共同抵御曹军。言谈中,诸葛亮说刘备兵败逃亡,虽是英雄,但迫于形势,使得才能抱负无法施展,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英雄无用武之地」多用于慨叹,可以自叹,也可以叹人或物。例如:「我的专长虽是篮球,但只要队友不能合作,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此是自叹。至于叹人、叹物,后列「用法说明」诸「造句」,皆属之,可以参看。
书证
- 01.宋.胡寅《斐然集.卷二四.诸葛孔明传》:「(诸葛)亮说(孙)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定,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
- 02.《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唐兵陷于伏中,又且路生力倦,如何抵敌?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
- 03.清.顾炎武〈形势论〉:「夫取天下者,必居天下之上游,而后可以制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则事不集。」
- 04.《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资治通监˙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