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此处所列为「大谬不然」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引)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1>,故绝宾客之知2>,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3>之材力,务壹心营职4>,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 戴盆何以望天:头戴着盆子,如何能望见天空?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绝不能达到目的。见「戴盆望天」。
(2) 知:相交。
(3) 不肖:不才,自谦之词。
(4) 营职:工作。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大谬不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在父亲过世后继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后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为光火,下令诛其全家。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也因而触怒了武帝,被捕下狱并处以腐刑。出狱后转任中书令,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完成太史公书,即现在的《史记》。司马迁受刑后,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司马迁看了后也回信,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并说自己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应尽的职责,却发生这种「大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决定学习屈原、左丘明、孙武等古人,发愤着书,以成一家之言。「谬」是错误的意思,「大谬不然」指事情十分荒谬,错得离谱。后来「大谬不然」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大错特错,与事实完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