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飞文】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流言飞文

拼音

liú yán fēi wén

怎么读

【流言飞文】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血流漂杵」。见「血流漂杵」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血流漂杵」之典源,提供参考。 《书经.武成》(武)王若曰:「呜呼!群后!……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1>倒戈2>,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3>,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

(1) 前徒:指商朝前军。
(2) 倒戈:军队背叛,反戈相向。
(3) 一戎衣:一着军服。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血流漂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败纣而取得天下。《书经.武成》篇记载了武王灭商后的重要政事,其中一段武王陈述商周交战的情况:双方的军队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决战。结果商朝前军背叛纣王,反而拿着武器回头攻打自己的同袍,以致节节败退。当时战况激烈,死伤惨重,所流的血多到能够让木杵浮起来。这一次战役的结果,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天下回归太平。「血流漂杵」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后来被用于形容战场上杀戮的惨酷。
书证
  • 01.《战国策.中山策》:「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 02.《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卤,大盾。流血漂卤形容血流之多,足以使大盾漂浮起来。比喻伤亡极多。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屍百万,流血漂卤。亦作流血漂杵。
释义
义参「流言蜚语」。见「流言蜚语」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流言蜚语」之典源,提供参考。 1、「流言」:#《书经.金縢》1>武王2>既丧,管叔3>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4>。」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鴞〉,王亦未敢诮公。

(1) 典故或见于《礼记.儒行》。
(2) 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管叔:姓姬,名鲜,生卒年不详。周武王之弟,封于管。武王去世,周公摄政,管叔与蔡叔猜疑周公将不利成王,于是挟武庚叛乱,为周公所平。管叔被杀,乱事平定。
(4) 孺子:幼童的通称。〔参考资料〕 《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流言蜚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流语蜚语」系由「流言」及「蜚语」二语组合而成。「流言」是出自《书经.金縢》,根据记载,周武王去世之后,由于成王年幼,由周公代为摄政,政权集于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中学散布谣言,挟武庚叛乱,后为周公所平。「流言」一语亦见于《礼记.儒行》,里头描述士人之间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处起来很快乐,即使很久没有见面,对彼此的信任也不会受到谣言的破坏,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此处的「流言」亦是谣言的意思。「蜚语」则是出自《鶡冠子.武灵王》,赵武灵王是一位有为的国君,他曾经教导人民胡服骑射,学习胡人的优点,来强大自己的国力。有一次他问庞焕说:「我曾经听飞语流传说:『百战而能得胜,不是最好的;不战而能得胜,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这里的「飞语」指的是没有根据的言论,同「蜚语」。后来这两个典源合成「流言蜚语」,指制造不实的传言,用来诋毁他人。后泛指谣言。
书证
  • 01.《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譁于民间。」
  • 02.唐.柳宗元〈与裴埙书〉:「然若仆者,承大庆之后,必有殊泽,流言飞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没有根据的话,多用于毁谤、议论、挑拨他人。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譁于民间。唐˙柳宗元˙与裴埙书:然若仆者,承大庆之后,必有殊泽,流言飞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亦作流言蜚语。

来源:成语词典

【流言飞文】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相关词语

丕文 互文 侮文 俗文 倍文 俳谐文 侯文 侯弘文 便文 偃武修文 刀笔之文 仪文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