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齿咬牙】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切齿咬牙

拼音

qiè chǐ yǎo yá

怎么读

【切齿咬牙】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咬牙切齿」。见「咬牙切齿」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咬牙切齿」之典源,提供参考。 ※《韩非子.守道》人主离法失人,则危于伯夷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盗跖之祸,何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人主甘服1>于玉堂2>之中,而无瞋目3>切齿4>倾取5>之患;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祸。

(1) 甘服:甘食美服。
(2) 玉堂:宫殿的美称。
(3) 瞋目:瞪大眼睛怒视。瞋,音ㄔㄣ。
(4)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非常悲痛愤恨。
(5) 倾取:覆灭的意思。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咬牙切齿」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切齿」的「切」,音ㄑ|ㄝˋ,是「密合」、「咬紧」的意思,所以与「咬牙」同义,因而组合成「咬牙切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样子。较早的文献只用「切齿」,《韩非子.守道》谈论保全国家的方法。韩非子认为,如果国家能够将法度确实建立,厚赏严刑,让人民有所依循,那么「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意思是说将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宫殿享受豪华的生活,没有人会瞪着眼睛,咬紧牙齿,愤恨地想要倾覆他了。后来「切齿」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为「咬牙切齿」的成语,广为后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愤恨。
书证
  • 01.《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 02.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杂说》:「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非常愤怒怨恨。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亦作咬牙切齿。

来源:成语词典

【切齿咬牙】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相关词语

倨牙 假象牙 使牙 切口 切切 切切实实 切切偲偲 切切悲悲 切玉刀 切玉 切手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