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性】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时间性
拼音
shí jiān xìng
怎么读
英语
Temporality
【时间性】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事物在一定时间内最有价值及效益,过时则不足珍惜的特性。如:「新闻报导为了求其时间性,常常采取卫星实况转播。」
来源:辞典修订版
【时间性】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时间性是指时间之所以成立的依据,常以一个「不变」为起点,区分变的顺序,具体而言,亦因而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提出了「绵延」(durée)的观念以说明时间性。他认为人们的意识原本是一条向前进行而不断的绵延流,亦即人们处在不断地知觉、统整外在事物的意识历程中。只有当人在回想时,不断往前的绵延流才会回复并注意到过去的绵延片刻上。依此人才能回忆「过去」的事。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延续胡塞尔(E. Husserl,1859~1938)对「内在时间意识」的观点,并由存有学的角度论述时间性。他认为「关切」(care; Sorgen)之意即在于时间性的基础上。即「此有」(Dasein)之所以能不断地显示工具世界或「悬念」着其他的「此有」,是由于时间性使然。如有人想由一地到另一地时,即显示出由此地到彼处的世界,可能步行或搭车前往。此时各种可能性均显现出来,是基于「过去」所曾显示过的工具世界而生。又当人「当下」做出某项决定时,立刻又显示出一指向「未来」的世界。所以海德格以为任何「此有」在显示其存有时,是基于「过去」;在「当下」显示出一指向「未来」的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原来是整体的,这整体即是「时间性」,时间的区隔是以时间性作为基础而产生。舒兹(A. Schütz, 1880~1953)则将时间性的理论应用于社会学。他延续着柏格森、胡塞尔及海德格的观点,区分每项社会行动产生的动机为:原因动机及目的动机。前者是一项行动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后者则是一项行动所欲达成的目的。通常一项行动产生时,兼具以上二种动机,但一般人并未细加区分。舒兹举例说,当一个人下雨撑伞时,他之所以会撑伞可能是因为「过去」曾因雨淋而感冒;或不喜欢衣服湿的感觉,因此他撑伞以达到不被雨淋的目的。前者是原因动机、后者则是目的动机。也就是说,原因动机是基于「过去」的经验,目的动机则是指向「未来」,故一项行动即统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方面。
由上述的论述推衍时间性在学校的时数分配中所应具有的基础性。一节课之所以需要有引起动机及先前知识的复习,即在于唤起过去的经验有助达成学习成果,这又是建立在意识之连续性,即时间性上。另一方面,当学生欲学习新课程时,应当与过去的经验衔接,而不是呈现断层的现象。由此即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局限在课堂上的时间,过去的学习经验与即将呈现的知识内容,均应顾及学习者的时间性或意识整体。
--作者:朱启华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俗性
倚赖性
个性
偏态性
修性
修真养性
供给弹性
全性
全国性
偶性
任性
佛性
热门词语
客满的拼音
俩人是什么意思
娈怎么读
阶字可以怎么组词
多音字憙怎么组词
絮絮不休反义词
梵学近义词
地方法院造句
汰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