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考】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朝考
拼音
cháo kǎo
怎么读
【朝考】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科举时代新进士于引见前,由皇帝再考试一次后授职,称为「朝考」。名列前者为庶吉士,次者分别为主事、中书、知县等。
来源:辞典修订版
【朝考】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朝考,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元年(1723)谕,新科进士于引见之前,先行考试,如其学问,再行引见选拔,庶人才不致遗漏。考试题目,将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或一篇或二三篇,或各体皆作,悉听其便。乾隆六年(1741)覆准,嗣后新进士朝考坐次,令监试王大臣临朝酌派,诗韵不准自带,以武英殿本给发。三十六年奏准,乡会科场及各项考试,嗣后各遵定式,排律止赋一首,以肃成规而符体制。嘉庆二十二年(1817)谕,向来新进士朝考,以论、诏、疏、诗四项命题,其诏题多系拟古。朕思士子文艺,试以论、疏、诗三项,其优劣已可概见,拟作古诏,不过临时强记,敷衍成篇,况可拟古诏,本属无多。历科命题几遍,嗣后新进士朝考,着裁去诏一道,以论、疏、诗三项命题,着为令。……道光二十一年(1841)奉旨,嗣后新进士朝考阅卷,着照覆试之例,拟定一二三等进呈。同治元年(1862)奉准,本年新进士朝考,改于五月初八日举行。
又〔清史稿校注.选举志三〕载:庶吉士之选无定额。……(顺治)九年(1652)……按直省大小选庶吉士。……康熙间,新进士得奏请读书中秘,辄以家世多任馆阁,或边隅素少词臣为言,间邀俞允。故自四十五年(1706)至六十年(1721)七科中,各省皆有馆选。世宗今大臣举所知参用,廷对后,亲试文艺。……(雍正)五年(1727),诏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寻议照雍正癸卯(元年)科例,殿试后,集诸进士保和殿考试,仍令九卿确行保举。考试用论、诏、奏议、诗四题。是为朝考之始。乾隆元年(1736),御史程盛修言:「翰林地居清要,……自保举例行,……额手弹冠,最便空疏之辈,宜亟停止。」报可。高宗谕禁向来新进士请托奔竞、呈送四六颂联之陋习,既慎校文艺,复令大臣察其仪止、年岁,分为三等,钦加简选。三年,罢大臣栋(拣)选例,依省分甲第引见,临时甄别录用。后世踵行其制。嘉庆以来,每科庶常率倍旧额,各省无不入选者矣。凡用庶吉士曰馆选。初制,分习清、汉书,隶内院,以学士成侍读教习之。自康熙九年专设翰林院,雍正十一年(1733),特设教习馆,颁内府经、史、诗、文,户部月给廪饩,工部供张什物,俾庶吉士肄业其中,尤为优异。三年考试散馆,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改给事中、御史、主事、中书、推官、知县、教职。
故朝考为殿试后新进士引见前之考试,选取文才兼优者,为翰林院教习馆之庶吉士,故又称馆选。其考试要以论、疏、诗三项命题,分三等进呈,例依各省大小考选。入选者为翰林院庶吉士,于教习馆中肄业经史诗文,并给廪饩、什物。清代每三年开科取士,故庶吉士入馆教习三年后,考试散馆,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改给事中、御史、主事、中书、推官、知县、教职等官职。
--作者:叶宪峻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上考
来斋金石考
今古学考
备考
传考
传奇汇考
朝梁暮晋
朝过夕改
朝乾夕惕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中有人好做官
朝鲜
热门词语
剩余法的意思是什么
修涂的意思是什么
芃怎么读
洞组词
需的多音字组词
跃进反义词是什么
著述近义词
先行官造句
鬣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