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常模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团体在测验上实际得到的分数之分布」,换言之,就是将测验施予一群人,这群人测验得分的分布就是常模,就像是上述50个人的数学测试得分分布状况。因为常模是做为受测者测验分数比对的对象,常模建立时受测对象(常模样本)的选择就很重要,比对不同常模样本将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例如:若在上述的例子中,全校同学的测验分数多集中在80分,从全校的表现来看杨小宽的分数也已在水准之上了。
- 常模的功用
- 1.表明个人分数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 2.提供比较的量数,以便直接比较个人在不同测验上的分数。
一般而言,在建立常模时测验开发者会注意以下各点,测验使用者在评估测验品质的好坏与测验的适合性时,也可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 (1)常模样本的代表性
- 常模样本的各项特徵是否能代表其所欲推论的群体,例如:若欲建立在职人员的常模,在抽样时仅选取高科技产业的在职人员施测,则其代表性就会令人质疑。现在有许多的测验系直接由国外引进,并未建立的常模,或者测验在发展时多用学生团体做常模,企业在选用适合的心理测验时,都应思考常模样本代表性的问题。
- (2)常模样本的大小
- 常模样本人数若太小,通常不具足够的稳定度,容易出现误差,也就是若再抽一群人数相同的样本出来施测,前后二次测验分数的分布状况容易产生不同的情况,所以常模的样本人数不宜太少。
- (3)常模的新近性
-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整体心理特质、态度、价值观或知识技能也随之变迁,十几二十年前所建立的常模是否还能代表现今的状况,令人质疑,因此测验发展者是需要视情形重新修订常模的,测验使用者在使用时也应注意常模建立的时间。
常模的总类:常模的种类可概分成发展性常模(developmental norms)与组内常模(within-group norms)两大类。
- 发展性常模是以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在测验上的表现,来解释个人的测验表现。较常见的发展性常模为心理年龄与年级当量。
- 组内常模是将个人的表现与相似团体的表现相互比较。较常见的组内常模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