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法曲
拼音
fǎ qǔ
怎么读
英语
Fa Ch′ü
【法曲】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最早见于东晋的《法显传》。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唐玄宗设梨园法部,所奏乐曲,称为「法曲」。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留连,感古今,问法曲南薰,遗响谁传?」
来源:辞典修订版
【法曲】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乐舞种类名。一、道教寺庙所演奏之乐曲,称「法曲」;又称「法乐」;二、用于佛教法会之乐曲;三、隋唐(公元581~公元907)时代「燕乐」的一种。其乐曲结构同「大曲」;原为含有西域音乐成份之外来乐舞,传入中原后与汉民族之「清商乐」相结合,至梁(公元502~公元557)时代,即有「法乐」之名。之后发展为隋朝(公元581~公元618)之「法曲」。其声音清而近雅。演奏乐器有饶、钹、钟、磬、幢箫、琵琶等。演奏时,金石丝竹以次而作。唐玄宗(公元712~公元755)长于音律又酷爱「法曲」,曾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下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也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在「梨园」培训。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四月,改「法曲」为「仙韶曲」,乃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故名。中唐以后「法曲」渐衰。唐朝最有名之法曲,当首推《霓裳羽衣舞》。
《新唐书.礼乐志》、《唐会要.卷三十四》、《乐府杂录》。
--作者:刘凤学
法曲指唐玄宗时表汉族新俗乐的器乐曲,不同于「大曲」,因大曲是由歌曲、乐曲、舞曲联缀而成;也不是东晋或梁代的佛教名词「法乐」。虽然早期法曲名称或是脱胎于佛教的法乐,但发展至唐代其实质内容已不同。梁后形成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至隋称为「法曲」。据〔新唐书.礼乐志〕云:「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隋炀帝厌其声澹,曲终复加解音。」
唐代的法曲又吸收了道曲的成分而发展。开元初,玄宗李隆基在坐部伎中选拔优秀乐工,成立一直属自己的乐团,名叫法部,因位处梨园,又称梨园法部,由法部教习的乐曲,便叫法曲。原来隋代统一中国后,西域、中原、南方等不同地区之音乐相互交融,产生新俗乐。至唐玄宗时为因应新俗乐蓬勃发展,增设新俗乐机关二类:一为教坊,含内教坊、左教坊和右教坊,主要容纳民间歌舞杂乐。二为梨园,含梨园本院、梨园别教院,由宫中乐工伎人近千人组成,演习优秀乐舞。梨园别教院中的优秀人才可升入教坊,教坊坐部伎中的优秀人才又被选入梨园中的法部。法曲不同于祭祀音乐或仪式音乐,而是一种艺术音乐,也是融合胡乐、汉乐的新俗乐,音乐特徵及其源流可分数端说明:其一是具有清商渊源的乐曲,如饮酒乐、王昭君、五更转、泛龙舟、玉树后庭花等。其二是具有胡乐渊源的乐曲,如圣明乐、霓裳羽衣、万岁长生乐、斗百草。其三是以民间新声为渊源的乐曲,如倾杯乐、破阵乐、堂堂、赤白桃李花、火凤。其四是来历不明的新俗乐曲,如大定乐、春莺啭、云韶乐、荔枝香、雨霖铃、望瀛、献天花、思归乐、献仙音、听龙吟、碧天雁。综合上述二十五支法曲,代表唐玄宗时代所有乐曲的精华,来源广泛。法曲是器乐曲,而不是舞曲,乐器以汉族旧有的钟、磬、瑟、筝等为主,兼采龟兹乐器琵琶、五弦和筚篥,而不用鼓乐,风格较为清雅,是偏于汉族风格的新俗乐曲,白居易说他是「盖诸夏之声」。中唐以后,法曲渐衰,但宋代教坊四部中仍专设有法曲部。
--作者:陈章锡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俚曲
俗曲
倨曲
幸曲
倚曲
倚晴楼七种曲
偷曲
促曲
偏曲
出塞曲
剧曲
下曲
热门词语
瀟是什么意思
骄纵的意思是什么
眸怎么读
扔的组词是什么
轪的多音字拼音查询
共同反义词
滂沱同义词
脸大造句大全
鳗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