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寒】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乞寒
拼音
qǐ hán
怎么读
英语
Ch′i Han
【乞寒】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歌舞名。古代西域风俗歌舞。又称《泼湖乞寒》或《泼寒胡戏》、《浑脱舞》、《苏幕遮》等。最初可能与佛教有关,印度、缅甸都有淋雨,和互相泼水为戏的习俗,印度名《苏幕遮》含有聚会之意。该舞系沿丝绸之路,经中亚诸国(康国),前苏联撒马尔罕,经新疆,龟兹(库车)、高昌(吐鲁番)传到长安称《泼胡乞寒》,可能为泼水节仪式的演变。其后成为群众性规模大的乐舞活动。最早的文献记载,《周书.宣帝纪》:「大成(公元579)十二月甲子,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伎乐,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新唐书.西域传》康国条:「以十二月为岁首,尚浮屠法,祠祆神,出机巧技,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可见在中亚撒马尔罕一带,《泼寒胡戏》十分盛行,不但与佛教有关,还和祆教(拜火教)有关。《泼寒胡戏》自北周传入长安之后,至唐尤为盛行,而且流传时间颇久。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四十一:「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索搭 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新疆库车昭怙厘大寺(即雀离大寺)于二十世纪初出土的乐舞舍利盒(骨灰容器),一般认为系魏晋时物。盒身一周绘有二十一人组成的乐舞队图像。舞者戴魌头假面,有的是猴头兽耳,有的是戴狗魌头长尾,姿态各异,边舞边行进。形式和内容,都与唐慧琳所记极为相近。唐武则天至唐中宗时代,风行一时。《旧唐书.中宗纪》:景龙三年(公元709)十二月「乙酉,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看《泼胡王乞寒戏》」但因此乐舞,裸露形体,颇遭到一些朝臣的反对,《新唐书.宋务光传》及《唐会要.卷三十四》:「神龙二年(公元706)三月,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上疏:比见都邑城市相率为浑脱,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锦秀夸竞,害女工也,徵歛贪弱,伤政体也,胡服相效,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何必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至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乞寒之举仍在进行,先天二年(公元713)十月,中书令张说上疏要求禁止(疏见《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三)至开元元年十月七日,唐玄宗勒令禁断:「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侵成俗,因循已久,自今已后,无问藩汉,即宜禁断」(《唐会要.卷三十四》)。张说有《苏摩遮》歌辞五首(《张说之文集》)描述了胡王的形象:「摩遮本出海西胡,疏璃宝眼紫髯须,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亿岁乐!」舞蹈被禁后,《苏摩遮》曲牌仍流传。
--作者:董锡玖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乞寒
乞寒泼胡
乞为奴
乞贷
乞力
乞力马札罗山
乞盟
乞人
乞万真
乞士
乞子
乞饭
热门词语
盖阙是什么意思
值有多少笔画
镉怎么读
衕的组词是什么
骞的多音字拼音查询
虚构反义词是什么
岗亭近义词是什么
打气造句
新字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