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此处所列为「锐不可当」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李左车1>说成安君2>曰:「闻汉将韩信3>涉西河4>,虏魏王5>,禽6>夏说7>,新喋血8>阏与,今乃辅以张耳9>,议欲下赵10>,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11>,樵苏后爨,师不宿饱12>。今井陉13>之道,车不得方轨14>,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15>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闲道16>绝其辎重17>;足下深沟高垒18>,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1) 广武君李左车:汉初名士,生卒年不详。
(2) 成安君:陈余,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详。好儒术,与张耳为刎颈交。陈胜起兵,陈余与张耳立武臣为赵王,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后来张耳降汉,与韩信破陈余于井陉,余被斩于泜水上。
(3) 韩信:?~公元前196,西汉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击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荧欋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4) 西河:地名。地约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一带。位于黄河之西,故称为「西河」。
(5) 魏王:魏豹,生卒年不详。陈胜起兵后,豹往投靠,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而立为魏王。后被韩信所虏,为汉效力坚守荥阳,被周苛所杀。
(6) 禽:通「擒」,捕捉。
(7) 夏说:秦末汉初人,生卒年不详。曾奉陈余命令,说服齐王共同攻击常山王张耳。
(8) 喋血:杀人众多,踏血而行。喋,ㄉ|ㄝˊ,通「蹀」,践踏。
(9) 张耳:西汉大梁人,生卒年不详。与陈余为刎颈交,后与陈余发生嫌隙,降汉,与韩信破赵,封为赵王,卒谥景。
(10) 下赵:攻取赵地。下,攻取。赵,地名,约为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11)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把粮草送给千里之外的士兵,士兵仍无法立刻得到饱足。形容运补线太长,则军士无法温饱。
(12)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等采够了材薪再来炊煮食物,军队无法充分吃饱与休息。樵,采薪。苏,取草。爨,音ㄘㄨㄢˋ,以火烧煮食物。
(13) 井陉:即井陉关,约位在并州石艾县东十八里,即井陉口。
(14) 方轨:二车并行。方,并。
(15) 足下:古时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6) 闲道:捷近的小路。闲,通「间」,音ㄐ|ㄢˋ。
(17) 绝其辎重:阻断其后援。辎重,军事上对作战部队提供后勤补给、后送、保养等勤务支援的必要人员、装备与车辆。
(18) 深沟高垒:挖深壕沟,筑高垒壁。比喻防御坚固,易守难攻。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锐不可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锐不可当」原作「锋不可当」,可能是出自于《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秦末,刘邦手下大将韩信首先击灭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国相国夏说,乘胜领兵越过太行山,对赵国发动攻击。赵王与主帅陈余闻讯,立即于井陉口集结大军防守。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条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不利于庞大部队的行动。赵军只要能事先守住陉口,便可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处于优势;反观韩信千里行军,军队体力疲乏,居于劣势。赵军有一名谋士李左军向陈余分析情势,认为韩信在短时间屡建奇功,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锋锐难以抵挡,赵军应先避开汉军的锋芒,不宜正面交战。而汉军千里行军,粮草输送若是有所迟延,将是其最大的弱点。由于井陉口道路狭隘,车马不能并行,因此补给的辎重车辆必定落于大军之后。因此,李左车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三万人马从小径奇袭汉军补给部队,断其粮道,这样韩信必被赵军打败。但是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最后终被韩信用计所败,斩于泜水之上。「锐不可当」这个成语,或许就从这里的「其锋不可当」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无法阻挡的威猛气势。出现「锐不可当」的书证如《宋史.卷三二六.侍其曙列传》:「契丹主曰:『其锋锐不可当。』遂引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