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论】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原子论
拼音
yuán zǐ lùn
怎么读
英语
Atomism
【原子论】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主张宇宙间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原子所构成,且原子亦是物质可分离之极限的理论。
来源:辞典修订版
【原子论】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原子论为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刘西布斯(Leucipus, 480 or 470 B.C.~ )所提;其说认为宇宙本质为原子(atom),希腊字原意为细而不可再分。宇宙万有为无数原子运行而构成,万有之生成或毁灭,在于原子的聚散。刘氏的弟子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继续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原子在宇宙中的运行,说宇宙可分两部分,一为空虚的空间,一为性质相同的原子。原子有形式和大小的差别,其量无数,运行于空间,相同者聚合,则生成一物。大物也能吸收相似的小物而又形成更大之物;有时亦因原子之互相排斥,或分为小物,或分散而物灭。原子的机械运动永无休止,使宇宙产生永久连续的变化。又说火原子最精细,且有生命,人的火原子比动植物多,所以人能超乎万物之上。他以流动学说(Theory of Effluxes)说明人的认知过程,认为各事物均会由其自身发射该事物的抄本或影像,经过感官而刺激原子的火,原子的火受刺激而运动,而产生感知。经由感官再刺激理智的原子的火而产生理智之知。感知是粗略的、短暂的、相对的知;理智之知是精确的、持久的、且绝对的知。德氏是以唯物的心理学为基础而建立机械论心理学的第一人,并用此理论说明他的伦理学。他说理智的火原子精细,所以产生温和与和谐的运动,又能与理智的知结合,所以能有真实的永恒的与和谐的快乐。感官的原子精糙,所产生的运动狂躁不和谐、而且有时互相矛盾。因此只能得到短暂的、不自然的、而且不实在的快乐。追求纯理智的快乐,即智德福乐合一,为人生努力的目标。
德氏想以原子论调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Parmenides, 540~470 B.C.),为证明其师芝诺芬尼(Xenophanes, 570~480 B.C.)所提宇宙的本质是神,神是一而不是多,神是一个永恒不变而且无限的实体的说法。巴氏以存在或存有(being)来说明宇宙本质,宇宙可思议的是永恒,是不变不动而且唯一的存在,不存在则是不可思议的。巴氏深信实在存有不变,是唯一而且必须拥有单一性。若没有基本的单一性,普遍原理便不可能存在;若没有基本的不变性,就没有能包括过去、现在与未来均能有效的法则。德氏认为巴氏所提的只是单面性的研究方法,以为科学可以预设单一性和不变性,但也可以预设多样性及变化性。只有藉着研究变化,科学才能发现自然的不变定律,所以德氏同意巴氏所说的质变的不可理解性和不可能性,但不同意量变的不可理解性和不可能性;认为量的变化由数学推理而得,变化是可能的。他否认质的多种性,但是基于单纯量的不同所产生的多样性则可以承认。因此他接受原子原始存有的数量之多种性,这些原子性质相同,不过大小和形体有别。宇宙万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由不同大小或不同形状及不同数量的原子组成的缘故。可观察的变化是基于原子结合的变化上,在这些变化中原子本身仍旧不变,因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希腊原子论者试图说明宇宙本质的单一性及永恒不变性,与万有的多样性及可变性;进而说明感官知识及理智知识。这些研究与说明,开启了古代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先河。后世认为希腊原子论的成就在于对自然研究的观点上,如现象的多数性必须基于某些单一统合性上,现象中的变化原自一个基本不变的世界。在这方面,量的原子论和质的原子论贡献很多,引起后来对经验或实证及数学的研究。
在十七世纪以前,原子论的研究大多属于哲学观点;十七世纪以后,倾向于以科学为导向的研究。属于原子论的学者有森尼特(Daniel Sennet, 1572~1657)引用亚里斯多德的最小本质说与德谟克里特斯的观念,以折衷的观点研究化学理论;从研究中觉察到亚氏及德氏的观点相通,相信基本原子的质虽然不同,但此种原子却为每一化学实体所不可或缺。盖森第(Pierre Gassendi, 1592~1655)承袭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将原子当做物质来研究,以物理学与化学的属性来说明原子,认为原子必须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质,这些原子的质不等,原子不同的性质,是形成万物的种子。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创立微细粒子理论,认为原子并非最精细而不可再分的单一体,但承认宇宙间有一种最后的本质,是精细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子(smallest particles),微粒子因数量不同,性质不同,运动多寡亦异,各具有机械属性,这种属性符合物理学和数学法则。
自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原子的质与量的科学研究,为十九世纪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的古典化学奠定基础。进而促成阿渥格罗(Amedeo Avogadro, 1776~1856)对氢二氧一为水之元素的发现,成为化学反应即是原子论的转变;更促进了二十世纪在物理学和化学间所建立的电子论,引起原子论新的发展,使得今日原子科技及电子科技突飞猛进。
--作者:林永喜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丐论
似顺论
俗论
倍论
俱舍论
仇国论
伦理正名论
侈论
具论
全唐声律论
创化论
剧论
热门词语
机率预报的解释
眲怎么读
簋怎么读
焜有哪些组词
棴的多音字怎么读
龙锺反义词是什么
举世无双近义词是什么
告诫如何造句
聹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