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生平=寇谦之为北魏闻名道士,和新天师道的代表人物。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寇谦之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着。公元4 4 8年卒,年八十四,以道士之礼葬。
=着作=无
=思想观点=寇谦之比道教的养生成仙思想,和佛教的轮回观念结合在一起,提出新天师道的成仙之路。
=评价=寇谦之改革了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五常,持戒修行。另外还很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许多斋仪和仪式,奠定道教斋仪基础。而他改革后的天师道,被称为新天师道 或北天师道,让道教不再指是符合平民的需要,同时也能吸引士大夫阶层,使道教的信仰更加扩大,这就是他在道教史上最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六》商务印书馆
.hk/general-taoism/eminent-philosophers-accomplished-taoists/pg1-4-13.htm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