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朱舜水
拼音
zhū shùn shuǐ
怎么读
【朱舜水】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人名。(公元1600~1682)即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浙江余姚人。性忠介,明亡,赴日乞师图恢复,不成,遂居于日,以经术教授日人。德川幕府师事之,遂传其学风于日。着有《舜水文集》。
来源:辞典修订版
【朱舜水】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学者称为舜水先生。朱氏九岁时,父亲去世,自幼过着清贫的生活,安贫乐道,为人正直诚恳,不好虚荣,不攀附权贵。
在为学方面,舜水最初跟随同乡李契玄求学,后又随吏部左侍郎朱永佑,及东阁大学士兼吏户工三部尚书张肯堂、礼部尚书吴钟峦等钻研古籍,尤擅长〔诗〕、〔书〕。由于天资聪慧,学业颇有成就;三十九岁时考取恩贡生,考官吴钟峦对他极为赏识器重。其时国事日非,世道日坏,因感时伤世,弃绝仕进;从四十五岁到五十八岁,虽朝廷徵召荐辟凡十二次,始终不肯出仕。
弘光隆武元年(1645)五月,清兵攻陷南京,福王败亡,唐王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却互争雄长;不久清兵攻取福建,杀了唐王,鲁王乃率部进占南澳岛,后再攻取舟山群岛。此时朱舜水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情操,先后曾三赴安南,五渡日本,奔走于厦门、舟山之间,希望藉日本、越南援兵,匡复明室,驱逐满清。
清顺治八年(1651),舟山及四明山寨均被清兵攻陷,鲁王走避厦门;舜水最好的师友王翊、朱永佑、吴钟峦等人均先后殉难,舜水则仍在海外为恢复大明河山而奔走,虽屡受挫折,但抗清意志始终不变。
顺治十三年(1659),郑成功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北伐,收复瓜州,攻克镇江;舜水亦应郑成功之邀,亲历战阵,但最后仍失败。舜水衡时度势,乃仿鲁仲连义不帝秦的精神,东渡日本,留居长崎。
舜水从六十岁起,流寓日本讲学,直到八十三岁去世为止,前后二十三年间,造就了无数日本学者,努力传播中国儒家经世致用之学;是日本教育史上一位大教育家,日本人民尊称为日本的孔夫子。梁启超在所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书中指出:「朱舜水以极光明俊伟的人格,极平实淹贯的学问,极诚挚和蔼的感情,给日本全国人民以莫大的感化。」当代日本闻名史学家木宫泰彦亦说:「给日本精神文化以最大影响的是明朝遗臣朱舜水。……凡当代学者无不直接间接受到他的感化,给日本儒学界以极大的影响。」
在日本,朱门弟子英才辈出,其中包括日本宰相、水户侯德川光国(源光国),关西硕儒安东省庵(安东守约),天下学者四面归之的一代儒宗伊藤维桢(伊藤仁斋)与日本古学派开山鼻祖山鹿素行,以及幼师舜水,后成名震四方的大儒安积觉(安积澹泊)等。在〔朱舜水集〕中提到的日本学者近百人,其中或是与舜水书问笔谈,切磋学问,或是拜列舜水门墙,而读其书慕其人,直接间接蒙其感化的私淑弟子,则不计其数。
其中源光国,因为接受了朱舜水的大同思想,遂以「尊王一统」大义撰写〔大日本史〕,于是有了明治维新,以至有了今天经济大国的日本。溯源导流,都是由于朱舜水的影响。诚如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所说:「舜水之学不行于中国,是中国的不幸 ,然而行于日本 ,也算人类之幸了。」朱舜水倡大同说二百年后,康有为写〔大同书〕并结合〔公羊〕三世说,促成戊戌变法,朱舜水的大同思想,实为中国维新变法的理论指南。故舜水之学,开日本维新之端倪,唱晚清变法之先声,其影响极为深远。
--作者:程运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劈水
倒水
便水
停水
兖水
倪若水
仓水
修水
修容绿水
井水
井水不犯河水
井泉水
热门词语
恬適是什么意思
繢怎么读
噱头怎么读
恶有哪些组词
焤的多音字怎么读
内助反义词
嫌疑近义词
繁嚣造句
煒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