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生平=慧远(334至416年),一生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出家前修学时期(334至354年),约二十年。第二期是皈依道安修习佛法时期(354至378年),约二十五年。第三期是南入庐山隐居弘法传教时期(381至416年),约三十六年。其在庐山前曾在荆州约停留三年。
=着作=生平着作有《大乘大义章》、《法性论》、《明报应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着作。其中除《大乘大义章》留存于世,余或已佚失,或散见于《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等经录。
=思想观点=慧远的佛学宗旨,实导源于般若。在他尚未出家时,原本较擅长老庄,后因听道安讲解般若后,豁然开悟。
=评价=慧远生于乱世,却处于佛法鼎盛时代,在人文荟萃,百家争鸣的两晋之际,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学风,德行淳至,厉然不群,隐居庐峰三十余年,率众行道,昏晓不绝。庐山俨然已成为南方佛教中心,而遥与北方之罗什教团相媲美。在佛学上的建树,堪与道安并驾齐驱。
=资料来源=《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六》商务印书馆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