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Lebenswelt)一辞是胡塞尔(E. Husseri, 1859~1938)现象学(phenomenology)中的重要概念,意指超验主体(或超验自我)以「存而不论」(参见「现象学存而不论」)的方法,搁置自然科学所依据的自然世界之后,以立即直接观照而得不讲自明的前给予(pregiven)、物在其自身(being in itself)的本然世界。 胡塞尔认为自然科学的世界观,以万事万物存在于客观的时间、空间、质量之中,受限于因果锁链,虽称根据常识经验所给予的自然日常世界而来,实则已是自然认知理想化的结果,自然数学化即为最明显的例证。如此自然科学所预设的世界,以及自然态度(参见「自然态度」)其自身,均未曾受过反省检验。现象学为求揭露能知主体(超验自我)与所知客体(本质)间的关系,故而调整认知兴趣,使之由自然态度转向现象学态度,进而搁置自然世界,探求自然知识尚未成立之前,不证自明的其实世界(actual world)。此一真实世界即一切理论与实践活动共同根砥,也就是所谓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实为主体现象(subjective phenomena)的域界,以其原是透过现象学还原(参见「现象学还原」所揭露的超验自我结构的结果:即能知意识具有「意义构成」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constituting forms of meaning)(参见「超验构成」)。因此,生活世界可说是所有客观科学之知的基砥;生活世界提供的真理,既不同于日常实际生活中片面的真(视情况而定的真)、相对的真;也不同于科学的真,却是上述两种真所共同依附者。生活世界提供事物前科学(prescientific)、前判断(pre-judged)、前给予的本来面貌,直接展现在超验自我之前。因此可说生活世界的其是超验必然(transcendental a priori)的真,生活世界也就是种「超验现象」(transcendental phenomena),紧紧依附认知的主体。由于透过相同方法取得超验现象同样为其,个别的超验主体结合即形成所谓「普遍互为主体性」(universal intersub-jectivity)或「超验互为主体性」(transcendental intersub-jectivity)。即如超验主体性的主要结构为意义构成,超验互为主体惟亦然:人类世界即一由个别主体共同构成的意义世界,且该意义总在不断更新构成之中。 有关「生活世界」的讨论,主要见于胡塞尔所着〔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Die Krisis der europ?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cendentale Ph?nomenologie, 1936)一书之中。其弟子舒兹(Alfred Schütz, 1899~1959)并根据这个概念衍伸发展出社会现象学的理论。参见舒兹所着〔论现象学与社会关系〕(On Phenomenology and Social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