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舞】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巴渝舞
拼音
bā yú wǔ
怎么读
英语
Pa Yü Wu
【巴渝舞】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巴渝舞原是蜀地少数民族「賨人」(賨音ㄘㄨㄥˊ,古巴蜀人称賨人)的乐舞,西汉初年传入中国,其后发展为宫廷宴会上的闻名杂舞,是手执兵器之武舞。
据〔晋书.乐志〕记载:「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賨人曾助刘邦而有战功,又因舞风猛锐,为刘邦所欣赏,故传入宫廷让乐人学习。从曲名有弓、弩二字,及舞曲的传习过程来看,应是手执兵器作为舞具的乐舞。西汉时乐府时时习之,哀帝罢乐府,改由大乐领属;至魏、晋犹用为祭祀中的武舞,而唐代清商乐中仍列有巴渝舞之名。
--作者:陈章锡
舞名。汉代闻名舞蹈。此舞根据巴地(四川)渝水(嘉陵江)沿岸少数民族宾人的勇武精神和舞蹈素材编成,用于鼓舞兵将士气,以压倒和制服敌人。舞蹈极有特色,巴渝人猛锐善舞,早在商朝末年已为人知,曾对推翻纣王暴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华阳国志.巴志》载:「宾民多居(渝)水左右,天性勤勇」。「锐气喜舞」,「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汉高祖招募宾人为前锋,观其作战勇猛,又善歌舞,十分喜爱,认为此即「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并将此舞归入乐府(见《汉书礼乐志》)。其舞蹈内容是宣扬武功威德,类属武舞。《晋书.乐志》记载该歌舞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因歌词难懂(疑用巴渝宾人族语编成),于魏初由王粲向巴渝首领李管(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作「李管、种玉」清酌)种玉了解歌的含意经考校后将其改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魏德,其表演方式为舞者皆执羽龠,或用牟弩、干(盾)、戚(斧)。《巴渝舞》下传多代,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改其名为《昭武舞》,晋代又改称《宣武舞》(《晋书.乐志》)唐列《巴渝舞》入「清商乐」中(《旧唐书.音乐志》)。历代虽有更名改辞者,却始终舞相传习,不变其舞。《巴渝舞》是古代西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从汉至唐流传千年,在我新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另有史书称《巴渝舞》即《鞞舞》如《隋书.音乐志》载:「《鞞舞》汉《巴渝舞》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称:「《鞞舞》梁谓之《鞞扇舞》即《巴渝》是也。」但郭茂倩据考证否定此说,认为汉魏二歌舞词各异,非一舞二名,只因梁陈时代「鞞舞前作巴渝弄」,而误认为是一舞二名,此说较合理可信。
--作者:王克芬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健舞
佾舞
凯安舞
凯容舞
上元舞
乱舞
前歌後舞
人舞
酣歌恒舞
闻鸡起舞
巴力门
巴刹
热门词语
红白大礼的解释
说风说水是什么意思
媺怎么读
岵有哪些组词
慹的多音字怎么读
输入反义词是什么
泰然自若近义词是什么
准据如何造句
姐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