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改】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怙恶不改

拼音

hù è bù gǎi

怎么读

【怙恶不改】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怙恶不悛」。见「怙恶不悛」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怙恶不悛」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1>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2>,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3>,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4>将能乎?」

(1) 成:和解、媾和。
(2) 难:音ㄋㄢˋ,灾祸。
(3) 悛:音ㄑㄩㄢ,悔改。
(4) 其:同「岂」,难道。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怙恶不悛」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怙恶不悛」原作「长恶不悛」。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后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菱攦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么,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对于这样失败的结果,当时的人便加以评论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陈桓公因为不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后来「怙恶不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人作恶多端,不肯悔改。
书证
  • 01.《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群仙布此恶阵?」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有过恶而不肯悔改。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群仙布此恶阵??亦作怙恶不悛。

来源:成语词典

【怙恶不改】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相关词语

刊改 修改 删改 今年花落颜色改 风雨不改 怙恃 朝过夕改 偷食猫儿性不改 偷嘴的猫儿性不改 体改 劳改 糟改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