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教育的本质
拼音
jiāo yù de běn zhì
怎么读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的根源,即在说明教育的发生;再往上追究,则在探讨教育的存在,进入形上的领域。因而教育既有形上的依据,又有实际的层次,所以历来哲学家在探讨哲学问题时,也论及教育,由于这个概念不能完全从实际方面把握其真谛,势必在后起的「教育哲学」领域中来了解。
由于论者、特别是西方哲学家或教育论者,都从教育的实际层次着眼,谈教育本质的很少,纵在少数提到教育本质的论者中,所说的似乎也并不是教育本质的内涵,以致这个名辞尚无确切的定义。既然早期的教育理论涵盖在哲学中,所以必须从哲学观点中寻绎;尤其要从中国的哲学观点中探索,因为「教育在实际方面是唯人独有的活动」,了解教育的本质必须以人为中心,先确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再了解人的特徵,然后才能确定人的这项活动之本质,故而可以从形上和实际两方面来了解教育本质的涵义。
1.教育本质的形上意义
(1)人为宇宙生物之一,然而却为万物中最灵的一类。中国先哲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道」,道是形成宇宙的最高原理原则,自然是形而上的。道蕴含着「阴阳(或乾坤)二元」(〔易经系辞〕上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第十二章: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由阴阳二元交会而生物,因〔易经〕中以为阴阳二元有运动,互为消长,由运动而交会,这种运动变化莫测,于是生出神奇的作用(〔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种因作用而生物,乃是一种成就,是「善」,也是「德」,故而在「一阴一阳之谓道」后,按着的是「继之者善也。」〔系辞〕下第一章中说:「天地之大德日生」便是就道生物而说的。由此可以推究出宇宙万物是由道而生,万物之生成,是道的一项伟大成就或「善」举。人为万物中的一类,至于是物类中最灵的,则见于〔尚书泰誓〕:「唯天地万物父母,唯人万物之灵。」依此可以寻绎出人类的形上根源。
(2)人类之生成禀有天地造物之善(创造力),和独有的性灵,有参赞化育的能力。道以「生」为善为德,物类中惟有人类有智慧弥补自然不足的能力,所以〔中庸〕第二十二章中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人类未禀承天地的全部善,因为天地之善,是根据本有的「诚」(诚是无偏无私,始终如一的「不欺」。)而人却要自己努力,尽可能做到诚实才不会「有欺」,这一点是人类必须在后天「致诚」才能达到参赞天地的地步,故而〔中庸〕说天道至诚(诚者天之道也,第二十章),人却要努力致诚(同章,诚之者人之道也),而且要「择善固执」。
2.教育本质的实际意义
由于人类并未禀承天道全部的善,或者说缺少天道本有的至诚,而需要在后天自行努力致诚,以成为「诚之者」,所以由天道推衍出「人道」。人道既然要由人自行完成,教育便成了人类「必须」的活动,除了天生的不完美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1)生长的必须:人出生时软弱无能,不能独立生活。刚出生的婴儿,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人类的幼稚期又相当长,在能独立谋生前,必须依赖亲长抚育保护;同时靠亲长教导活动方式和正确的生活习惯。教导的内容,从人类脱离了直接在自然界觅食以后,日渐复杂。
(2)群居的必须:人类从与野兽并存的洪荒时代,已经有合群以抵御猛兽的必要,其时所需要的是「与人合作」。待到人类开辟出群居的领域后,不但仍然需要合作,更需要「互助」,如是为了维持群体和谐,「与人相处之道」又成了另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基本条件是:纵然在无需互助合作的即刻情境中,任何人也不能侵犯别人及其所有物,即是要维持「群体秩序」。在群体秩序存在时,群体中的人才能互助合作,因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以「不侵扰别人」为最低限度。而个人检点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并不是生而即有的本能,必须靠后天有人指教以至管束,于是成为「道德规范」和「法律限制」的学习。这项学习,表面上似乎限制了个人自由,实际上却在维护个人,因为所限制的是侵犯别人的行动,所以如果不侵犯别人,就会受到保护,故而不但要学习行动的类别,更要明白「可行」与「不可行」的道理,只有教育有这项效用。
(3)文化与文明生活的必须:人类在自然现象和状况之外,创造了文化与文明,见于人类历史和发明与创造,生活也复杂到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在精神方面,要依循「天道之诚」而致诚,由不自欺开始到不欺人,表现在为人与做事「诚实无欺」上;同时要发扬「人道精神」的「理性的爱人」(即是仁),把人与生俱来的「爱」的情感作理性的表现,使人类社会成为温馨和乐的世界,则每个人都可处身在春风化雨之中,也正是人类所想要的生活。在物质方面,因生活进步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日益繁杂,亦需要经教育才能学习。
(4)个性超越的必须:照人能赞天地之化育说,除了物质创造之外,人更希望「超越自身」,即是中国所说的超凡入圣;而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特徵也就在此,即是不以「本身」现有的状况(物质之外的)为满足,而希望进入更完美的境界。这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使人「自强不息」。然而这样的理想是要经过教育的薰陶渐染、培育出来。
教育的本质是从形上的根源推究到实际,了解教育的本质,才能了解教育的真精神,才能在实际方面有效的实施教育。
--作者:贾馥茗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僖质
伟质
全晶质
出质
介壳质
介质
仙姿玉质
仙质
偶价原质
以质
伏质
传质
热门词语
接舆的解释
痿不忘起的拼音
雎鸠怎么读
泱有哪些组词
趿的多音字怎么读
屈折反义词
严紧近义词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怎么造句
咵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