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人类经由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会新的行为即为模仿学习。模仿学习在个体社会化发展上是非常重要,儿童之所以能快速地学父母、兄弟、姊妹及他人的复杂行为,即是模仿之功。所以无论是适当的行为或不适当的行为都学到了。
1960年代Bandura与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确定了模仿学习在治疗上的意义。目前实徵研究确定了模仿的过程可使有机体学到新的行为,并能维持此一新行为,其历程与操作制约获得新行为是相同的。
实施模仿的过程有三项重要因素:
1. 要有模式作为仿同的对象。模式是指一种诱导的刺激,它能引导出当事人适当的行为。而模式可能是辅导者亲自示范的一种适切行为;或使用文字符号来说明适当的行为;或以录音带下自己行为的自我模式。
2. 模式呈现之后,模仿的行为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出现。指个体在观察、纪录或学习某一模式之后,立即一随模式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它一定要含有模式的形式或特质。即模式行为要跟模式相像,但不一定要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它很有系统受到模式的影响。
3. 而模仿而习得的行为得到增强。模仿行为出现后即给予增强,会增加即稳固行为。
实施仿同治疗的原则是:
1. 基本得行为要求。在实施仿同治疗时基本条件是能对模式集中注意力,否则仿同治疗是不会成功。所谓集中注意力就是要个体能专注于辅导者或模式的动作上。
2. 确定仿同的目标行为。治疗前应先确定仿同的目标行为,然后细分出各细部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目标行为,其情形一如行为塑造法的步骤。
3. 安排仿同的步骤。将模式按步骤呈现(情境→集中注意→模式示范、说明→模仿行为→增强→纪录→重复练习→进行下一个步骤),呈现前应安排好次序,并且详细说明呈现的方法,使当事人能正确模仿到80%的行为。
中文关键字: 仿同治疗
英文关键字: Imitation with the treatment
林进财着。班级经营理论与策略, 1998年9月,页232-235,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