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延宕回馈满足
增强的物件可分为「原增强物」与「次增强物」,事物本身就具有增强功能者称为「原增强物」,例如Skinner box 实验中的食物;而事物本身不具增强作用,因常与原增强物伴随出现,经多次学习后就具有增强作用,称为「次增强物」。例如老师以好宝宝集点卡来奖励学生,因为集点卡代表老师的认同,学生真正期待的不是被盖章的行为,而是盖章等同于老师的赞美,故集点卡属于次增强物。依回馈的出现时机可以分为「立即回馈」与「延宕回馈」两种,若在个体反应后回馈物立即出现,称为「立即回馈」,可强化良好行为。个体反应后,经一段时间回馈才出现,则是「延宕回馈」,因间隔较久较难建立连结,强化作用较差。以食物、玩具、金钱的原级增强物来奖赏,易使孩子想要立即获得满足,无法培养耐心及毅力,运用奖卡等代币制度,才能培养孩子享受「延宕的满足」。
魏丽敏、刘长儒、曾奕霖(2012)。立即回馈与延宕回馈对青少年学习注意力影响之眼动研究。联大学报 9(1), 23 -39。常雅珍(2005)。全脑开发记忆策略与实务。 心理。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