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完形取向治疗是以现象学取向为基础,主张要了解个人,必须从与环境互动的关系脉络中才能看得见。按照完形心理学的看法,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的成因,主要是在生活经验中,各种相关要素失去和谐与统整,因而丧失生活意义所衍生的焦虑所导致。整体观是完形治疗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在全盘考量所有功能的情况下,个人才能被理解,其强调个人的整合、各部分如何连结为一体,以及个人如何与环境接触。
完形取向重视「当下」,完形治疗者认为过去未被完成的经验,常会在当下浮现出来,而当过去对个案当下的态度及行为有重要影响与改变时,最好将过去带到现在来处理。为了增加「当下」、「现在」的觉察,谘商师会鼓励个案以现在式来对话,例如现在发生了什么?此刻你的感觉是什么?
完形治疗法的主要目的,即是要帮助个案恢复心理的统整与平衡,因此,在实际运用上,会注重在帮助个案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慾望以及想要追求的目标,并接受在追求过程中所应负的责任。完形治疗理论认为,越不想当自己,越是会停在原地无法改变,谘商师不是促使人改变的人,而是协助个案增加觉察,重新认定原本被丢弃的部分自我。而所谓的觉察包括了顿悟、接受自己、对环境的了解、为自己负责,以及能与他人有接触的能力。这些觉察是以此时此刻的经验为基础,但经验是不断变动的,因此个案并非被动地等待谘商师给他们答案,而是要重新以自己的眼光、感觉去看待世界。
柯瑞(2001)。谘商与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六版)。(郑玄藏等合译)。 双叶。
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辞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