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目录 |
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论强调,人类高层次的心智发展源自历史文化的传承及个人的社会经验。其论点堪为教育理论基础者有二:(1)符号化(symbolization)与认知的同步发展;(2)人际间社会性的互动对于简单心智能力转趋复杂的贡献。首先,维果斯斯主张人类符号化赋予符号(包含语文或非语文)意义的过程是心智成长与思维精进的主要机制。
以使用语言文字的程度来看,儿童认知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1.非语文期:未能使用制式的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意念,如利用哭笑等有意义的声音来表达好恶等意念;又或是举手指向远方玩具表示寻求成人援助以取得该玩具。
2.指标性语文期:使用的语言符号被归纳认知思考的结构。此一时期的语文具有标示(labeling)的功能,用以连结外界具体的事物,例如以动物园一词表示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供全家出游的地方。此时期的儿童在使用正确语词字句与文法时未必能精准地理解其中真正含意,也无法判断语意的正确与否。但是他们已经能使用语言来导引注意力的焦点,使语言与行动同步进行,且藉由抽象的语文来激发抽象的思考。
3.外在语文主导期:运用环境中的语言文字符号来引导自身行为,并解决面临的困境。如使用手指计数来了解某物品的数量以比较大小,或是计划进一步的分配给友人。
4.语文内化期:外在的语言文字可有可无,其所衍生出来的内在语文却充做辅助性的刺激,可供个体有系统地掌握长期记忆中的讯息,以进行抽象化的概念理解与逻辑性的关系推演。
依照维氏的见解,社会文化不仅以其内涵规范了人类认知的高下层次,也是促进心智能力升级的动力。其中后者与课程和教学直接相关的是「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意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包括接受能力较高的成人之协助引导或是与同侪对话互动─激发下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他独自工作的能力差距。
中文关键字:维果斯基、社会历史论
英文关键字:Leb S. Vygotsky、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黄光雄/主编。教育导论,2003年9月。师大书苑有限公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