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坌坑文化】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大坌坑文化

拼音

dà bèn kēng wén huà

怎么读

【大坌坑文化】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大坌坑文化】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大坌坑文化

遗址位置:我国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
代表遗址:大坌坑遗址、凤鼻头遗址、八甲遗址、长光遗址、果叶遗址(注五)
大坌坑文化为台湾目前发现最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出现时间虽然和长滨文化有一段重叠的时间,但并非继承长滨文化发展而来,而是一种由外地移进台湾的文化,尤其和分布在中国国内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广东的干绳纹陶文化非常相似,因此堆测与其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由此渡海到台湾。根据研究结果,大坌坑文化也被推测为南岛系民族的祖先,台湾原住民是南岛系民族的一部份,因此大坌坑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注一)(注二)(注三)(注四)
大坌坑文化的遗址大多出现在河滨、海口或湖滨,是一种适应海洋、河口和河湖性自然环境的文化。当时的人类以海边、河口的的台阶地或沙丘作为聚落所在,发展出小型定居或半定居的村落,以渔猎、采集为生,并开始种植一些根茎类植物作为食物,为原始农业的开端。(注一)(注二)(注三)(注四)
大坌坑文化的石器,除了以打制而成的石斧、石刀、砾石砍伐器之外,也出现了磨制的石斧、石锛和石镞和网坠等,也使用骨角器和贝器。此时期的人类已经会烧制陶器,不过技术尚未成熟、火候较低,烧制的陶器大都粗糙松软,颜色呈现暗红、橘红、或深褐,以罐和钵为主,在陶器口部的唇面和肩部也常以「之」字型、条型或波浪型划文为饰,主体则以粗绳纹装饰为最大特色,因此大坌坑文化又称为粗绳纹陶文化。(注一)(注二)(注三)(注四)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大坌坑文化、粗绳纹陶文化
Keyword:Tapenkeng Culture

参考资料

中学社会教师手册 第一册·主题二。翰林出版。P.76-77(注一)
中学社会教师手册 第一册·主题二。南一出版。P.28-29(注二)
何传坤(2003)。台湾的史前文化(第一版)。新北市:远足文化。P.142(注三)
吕理政(1997)。远古台湾的故事:认识台湾的史前文化(初版) 南天。P.29(注四)
考古学习网(注五)
历史文化学习网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本土化 边缘化 俗化 像化 偏极化 儿化 具体化 剧化 乳化 乾化 下化 他化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