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又称资料分析(informational analysis)或是文献分析(documentary analysis)。在许多领域之研究,常需透过文献获得资料,固内容分析研究法便有其价值与采用之必要,该方法与史学家所使用之历史研究法类似,惟历史研究法以探讨较严远之过去纪录为主,而内容分析研究法主要在解释某特定时间某现象之状态,或在某段时间内该现象之发展情形。
目标
- 内容分析研究法用于教育研究时有以下各目标:
- 1.描述现行之实际业务或条件。
- 2.发现重要的或有趣的若干问题或主题之关连性。
- 3.发现教科书或其他出版品内容之难度。
- 4.评监教科书导入之偏见或宣传成份。
- 5.分析学生作业错误之形式。
- 6.指认作家之文学风格、概念或信念。
- 7.解释可能引发某结果、行动或事件之有关因素。
类别
- 1.概念的分析(conceptual analysis):描述概念之精义或一般意义、确认概念之不同意义,或在各种例子中描述概念,如专业观(professionalism)此教育概念之分析,可能成为整个研究之焦点。厘清教育概念之意义,与未来之研究有潜在关联性。
- 2.编写(edition or compilation):文献之编写与出版,可按年代顺序宝联下来,对以后之研究有所助益。
- 3.描述性叙述(descriptive narration):针对某事件做描述性叙述,依年代告知其始末,叙述之重点在于描述事件细节,事实上是故事之延续性与流程之综合。由于研究之主题严格,概括化之可能性大受限制。
- 4.诠释性分析(interpretative analysis):将某教育事件与该期间内其他事件之关联性相互结合,包含同时发生之经济的、社会的与政治的事件,及对该事件之研究,不采孤立而在较宽阔之脉络中进行分析。
- 5.比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把当时与其他期间教育事件之相似性与差异性,做质性比较分析,此分析可标示一致之趋势、一系列独特之情境,或开展新方向。
- 6.普遍化分析(universal analysis):学理之分析或哲学之分析,提出普遍诠释。透过学理分析或哲学分析,历史之例证,过去之趋势规则,以及事件顺序所提议之命题,皆可用来解释教育事件之进程。
研究步骤
确定目标
- 内容分析研究之首要步骤,为确定有待达成之具体目标或有待考验之假设,即在提供描述性资讯、复核研究发现与考验假设。
决定收集资料之方式
- 内容分析用以收集资料之方式有以下五类别:
- 1.抽样:最先步骤是编列抽样架构,或列出将可能被抽取当样本之所有单位表。以使用随机抽样最为普遍,也苦运用系统抽样;文献若同时依流通情形与地理位置分层,则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 2.类别:类别与研究目标有关,资料如被划归在某一类别,但不能同时划入另一类别,因此各个类别是力求周延、互斥与独立的。所谓独立的,专指某一类别之价值不能决定另一类别之价值。当然研究者可依不同研究目标,以及文献之不同形式,确立各种分类系统。
- 3.纪录单位:类别之选择未必能决定合适之纪录单位或分析单位。亦即就某些文献以及某些类别来说,并无独一无二之纪录单位。主要有五类重要之纪录单位:
- (1)单字(词)或符号
- (2)主题
- (3)人物特性
- (4)句子或段落
- (5)项目
- 4.脉络单位:脉络单位是包含纪录单位在内之较大单位,若纪录单位为字词,脉络单位可能是句子、段落、主题、章节或全册等。若已有某种特殊类别组以及某类型文献,则使用脉络单位可能无必要,惟有必要采用脉络单位时,宜由研究者做主观上之选择。
- 5.计数系统:研究者决定类别、纪录单位、以及脉络单位后,需进一步决定量化资料之方法。内容分析中,用以计数或量化资料之方法,主要有四种:
- (1)简单之二元编码
- (2)类别在文献中呈现之次数
- (3)某类别在文献中占有之空间或篇幅
- (4)陈述句之强度
安排分析程序
- 内容分析之最后步骤,为决定使用特定之分析程序。如同在其他研究之情况一样,为了综合资料以及解释资料,均需统计之程序。综合内容分析资料之最常用方法为使用绝对次数以及相对次数。此万象是相关、简单的交叉列表或卡方分析、区辨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与类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等也适用之。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内容分析研究法
- 英文关键字:content analysis research
参考资料
- 王文科/着。教育研究法,1986年初版,页453-463。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