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多元文化社会教学(Teaching multicultural society)
目录 |
教学活动的实施无法脱离社会系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因为教学本身涉及社会阶级再制的问题。教学活动必须回应整体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社会演变的各种制度、意识、教育等功能。多元文化社会本身所代表着意义,不仅仅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问题,同时也要回应种族、语言、文化、阶级、地位等在教与学方面的实际需要。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属于多元文化的社会,其成员的组成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种族的大熔炉,英文在当今的美国教育系统中,慢慢成为非主体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种族语言。此种趋势不仅仅涉及国家教育的价值观或是重大政策问题,而是政府必须被迫面临的文化状态问题。因此,美国在国家教育政策制订过程中,必须不断回应「多元文化」的议题。
例如,美国外来移民在学校占有的比例自公元1970年至今,由1:50转而为1:30,在未来公元2010年时,外来移民的学生势必占全部学生超过40%的比率。依据美国国家的资料显示,在西部的州省全部学生中已有一半的外来学生,相同的在美国南方也出现相同的情形。此种情形,使得美国在教育政策产生重大的改变,教育政策的拟定必须回应多元文化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也被要求回应此种问题,以达到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此外,学生使用语言的情况将会形成文化的转移,当学校生活中不会讲英语的学生数字增加时,就必须针对语文教育政策进行检讨。当学校学生使用的语言不再是英文时,学校就必须针对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越南语、中文等进行调整。教师也需要针对学习对象,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包括所使用的语言、教学经验的运用、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定义通常被界定为「学生只要能力许可的话,任何人受教育的机会都应该均等」,此种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定义,通常无法遍及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和家庭。例如,很多学龄儿童因为各种家庭因素与潜在因素无法与一般学生拥有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学生因为身体的各种残疾,无法克服生理方面的问题而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者等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在中国,有不少学生因为居家因素、地理因素、父母因素等,无法与一般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者不在少数。在美国,以1970年为例,只有8%的学生被监定出来有特殊的疾病,到1990年只有13%学生被监定需要特别的教育措施。相关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学生都被在隔离的学校或是设备比较差的场所接受学校教育(Arends,2004)。基于前述所及,教育机会均等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更应该涉及社会深层结构中,将各种制度与措施之外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作有效的整合与处理,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受教机会均等的理念。
中文关键字:多元文化社会教学
英文关键字:Teaching multicultural society
林进材/着。教学论,页06-07。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