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次级文化】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学生次级文化

拼音

xué shēng cì jí wén huà

怎么读

英语

Student Subculture

【学生次级文化】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学生次级文化

  学生次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个人与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构成学校潜在课程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观念、态度和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校整体的学习规范和学业成就。学生次级文化的研究,通常并不包括小学生次级文化,因为小学生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大体上是遵从成人(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与期望,在模仿与认同成人的规范中进行学习活动(接受社会化)。所以儿童时期的次级文化事实上是依附于成人,本身并无明显特徵。(陈嘉阳,2012)

  学生次级文化具有和主流文化相同的特徵,但更有独特的面貌,如关心特定的活动、主题,以别于主流文化。由于年龄相仿的学生面临相同的情境(例如完成学校作业、通过考试、应付父母的威权、心理的困扰?等),经由彼此的相处与社会互动,将会发展或形成一套特有的价值观、态度与生活方式。

学生次级文化的形成

  学生次级文化的形成可从个人、学校及社会三方面加以探讨(李佳玲,2002):

  1. 个人方面:学生在身心各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质将形成其次级文化中的某种特色。
  2. 学校方面:学校气氛、师生关系以及同侪团体的规范均会影响学生次级文化的形成。
  3. 社会方面:由于发展与变迁过于快速,导致固有文化体系的脱节、新旧文化的冲突以及价值体系的混乱,年轻一代的学子无法接受上一代所给予的生活意义与行为典范,世代之间无法取得共识,因此转而寻求年龄、思想相近的同侪团体之认同,在彼此相互影响及采取共同行动的结果下,形成了次级文化。另外,消费能力的提升、大众传播媒体与商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也会加速学生次级文化的形成。
学生次级文化的特质

  依据次级文化的意义,与多位学者的分析(李亦园,民73;何英奇,民74;林清江,民78;陈奎憙,民79,Coleman,1961),可综合整理成以下数项学生次级文化的特质(引自罗明星,2003):

  1. 是学校一部份:学校是社会中的次级社会,有其特殊的文化体系,即学校文化。而学生次级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一部份,与学校中其他次级文化有别。
  2. 是构成潜在课程的重要内容:
  1. 是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次级文化表现的特质,会促成学校行政、课程、教学的改变;学生团体、行政人员、教师团体均与学生次级文化产生互动。
  2. 是一种「过渡性」的产物:青少年处于儿童期转变到成人期的过渡期中,因此,所形成的次级文化是过渡时期的产物,表现独立自由,企求使自己顺利转至成人世界。在这过程中,基本上是顺应学校生活的方式,并非刻意抗拒成人文化的价值体系。但若学校文化无法满足学生所需,则学生可能会对学校产生厌恶,形成消极性或反抗性的次级文化。
  3. 是社会变迁中的新产物:学生次级文化是近三十年来,社会变迁下的新产物,社会变迁也会形成学生的次级文化。
  4. 是横断性的次级文化:学生次级文化,并非纵贯性的,非上传下接的,非一代传一代;而是在各种年龄层中发展而成,也受横向新潮传播的影响而形成。例如,美国之庞克文化、嬉皮文化…等青少年次级文化,传到中国,也会形成独特的学生次级文化。
  5. 是同龄同质的次级文化:由于年龄相近,使得他们沟通意见时没有隔阂,彼此相互照应,在精神上相互寄托,再加上渴求心理慰藉的因素,学生在同侪之间寻求支持及认同,重视同侪团体的价值规范,其行为模式以同侪团体做为参照标准。
  6. 是附属型的次级文化:学生次级文化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依附在传统文化或者是学校文化之中。其组成份子为学生,有自己的价值规准,在学校体系中产生,是构成学校主文化的其中一环。
  7. 是对形式主义的反抗:青少年反抗成人世界的繁文缛节;所以,在言行、服饰上流露不拘形式,不墨守成规的特性;喜好简洁,省略的语言和人际关系;崇尚自然、本性、不客套、不虚伪的生活。
  8. 是对机械化的生活不满:工业社会代表着:冷漠、机械、枯燥、单调,青少年往往不满现实社会的刻板冷漠,在行动上表现出:活泼、明快、调皮的特性,喜欢追求创新、标新立异。
  9. 是对功利商业主义的抗议:商业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缺乏灵性、铜臭味重;而青少年往往对此不满,所以崇尚无代价、无报酬的慈善活动,倡导社会关怀,爱群体生活,从中追求非功利的友谊,找寻心灵自然的交流。
  10. 是自我表现的趋向:青少年学生,希望挣脱成人的束缚,反传统、反权威的作为,使得个人在同侪团体中获得敬重。而且,青少年喜欢追求创新、发挥自我,追求自立自主,喜爱直接了当的活动,进一步追求自我表现。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学生次级文化

英文关键字:Students’ Subcultures

参考资料

陈嘉阳(2012)。教育概论(上册),页22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李佳玲(2002)。

罗明星(2003)。初中资优班与普通班学生次级文化之比较研究


来源:教育Wiki

【学生次级文化】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作者:胡梦鲸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本土化 边缘化 俗化 像化 偏极化 儿化 具体化 剧化 乳化 乾化 下化 他化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