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目录 |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知识有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知识是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其为个体并非有意义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因而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说明性的存在,是一种个体没有明确提取线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包括启发、方法、策划、实践、程序、常规、策略、技术和窍门等,用以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它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也是技能或行为程序学习的基础。例如人们知道如何驾驶汽车,如何使用自动提款机,如何利用网络蒐索目标讯息等。
程序性知识的表徵是「产生式」 (production) ,以「产出」为基础。产生,实际上可视为一项「条件-行动」的规则,以及一项产生式总是当某些特定条件满足时才发生的某种行为编拟的程序。产出指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在某一条件下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由条件项「如果」(if)与动作项「那么」(then)构成。
程序性知识其特徵有四:
1.属于「怎样做」的知识,藉由产生式加以表徵。
2.是一种动态知识,启动方式是:资讯的变形和操作。
3.在熟悉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最初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习得,在大量练习后程序性知识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学习新的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记忆是对程序性知识的记忆,即「知其所以然」之技能性知识,了解「如何做」的记忆。个体可经由充分练习,达到自动化与精致化的程度,此时可同时从事两件事而不感到费力,例如一边开车一边讲手机,而开车时的程序仍然保持自然而流畅,并不因打电话而影响开车。
程序性记忆在初始时是依照程序学习而获得,但经由精熟之后,记忆的提取能够自动出现,不须个体刻意按照程序;若刻意在意其中程序反而导致反效果。
程序性记忆一旦建立后则不易忘记。例如小时曾经学骑脚踏车,学会后一直没机会骑,许多年后突然有机会需要骑车,稍加练习后竟然就会骑了。
岳修平译(1998)。教学心理学:学习的认知基础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Gagne,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原着)。 远流。
陈烜之(2007)。认知心理学。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