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网络探究式教学法(WebQuest)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式教学法(WebQuest),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于1995年,圣地牙哥州立大学的Bernie Dodge与Tom March两位教授首先提出WebQuest的概念,是一套利用网络资源,协助学生自主探究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整学习策略与应用网络资源,规划探究导向的教学活动(inquiry-oriented activity),包含六个主要要素:1. 简介(Introduction):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情境引导的介绍。可透过文字、图片或是情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使用一件与学生生活相关之议题,作为情境的引导,使其产生高度的兴趣。2. 任务(Task):学习任务的描述。任务的重点在于呈现学习者应该要去做什么,特别是整个学习活动应该达到的最高水准。依据Dodge(2002)的分类,包含有十二种任务区分,由易至难分别为:复述任务(Retelling Tasks)、编辑任务(Compilation Task)、神秘任务(Mystery Tasks )、设计任务(Design Tasks)、创作产品任务(Creative Product Tasks)、公众舆论建立任务(Consensus Building Tasks)、说服任务(Persuasion Tasks)、自我知识任务(Self-Knowledge Tasks)、分析任务(Analytical Tasks)、判断任务(Judgment Tasks)、科学性任务(Scientific Tasks)。3. 过程(Process):执行学习任务过程的安排与指引。利用点条列式的方法,告知学生于活动过程中应完成的步骤,且每一步骤都应有清晰的指导说明。4. 资源(Resources):有关此次主题与学习任务可用到的网站连结或其他资源列表。教师需对使用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网络连结,其目的是为避免学生盲目地漫游、留连不必要的网络空间而分心。5. 评量(Evaluation):描述达成任务的要求与评分方式。教师必须具体告知学生评分的标准及评分方式,除此之外,评量的方式为配合不同的任务,可采不同形式进行评分,例如:书面报告、多媒体创作。6. 结论(Conclusion):说明完成本次学习的意义,并可以提出新问题或补充连结,提供延伸加广学习的机会。经由教师的引导反思活动,提示学生已经习得什么,并鼓励学生将此次的探究扩展至其他的学习领域。
参考资料:杨凯翔(2012)。探究WebQuest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国民教育,52(3)80-88。郑诗颖。WebQuest教学模式。2013年,5月12日,取自: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