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行为问题处理(Behavioral problems handling)
目录 |
班级经营除了常规和教学方面的经营外,另外有关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也是教师相当关切的课题。Marzno,Pickering和Pollock(2004)研究发现,有效的班级经营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规则与常规、介入管教(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s)、师生关系、心向(mental set)。
研究指出,教师欲做好班级经营的工作,就必须有效地掌握这些核心要素。而进一步检视这些影响班级经营的主要因素,可以发现,无论是班级的常规、管教方式、师生关系、抑或是教师班级经营的心智准备度,其中任一因素都与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有密切的相关。是以教师是否能做好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其班级经营的成效。事实上,教师处理班级学生的行为问题乃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而学生的行为问题多数是源自于违反班级的常规,如前述所提到的班规:上课铃响能就位做好准备、尊重别人的财物拥有权、安静地聆听他人的发言等。尤有甚者,有些学生的行为问题是较为严重的,如携带武器、打架、伤人、药物滥用、粗俗语言、偷窃、破坏公物、严重损害校誉等违规行为。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行为问题,教师对于上述行为问题的处理,通常采取口头警告、隔离、家长到校会谈、到校长室协商、以及书面或口头的致歉说明等方式来解决(Marzano, Gaddy, Foseid, Foseid,& Marzano, 2005)。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当行为主要源自四个目标:
因而教师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应该先厘清其目标的类型,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杜绝其违规行为再度出现。
中文关键字:行为问题处理
英文关键字:Behavioral problems handling
高博铨。班级经营实践与策略。课程与教育学刊,第25卷第四期,2008出版,页87。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