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献廷】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刘献廷

拼音

liú xiàn tíng

怎么读

【刘献廷】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生平

清顺治五年(公元一六四八年),出生于大兴(河北省大兴县)。献廷字继庄、君贤,别号广阳子。祖先原为吴江(江苏省吴江县)人,但至明中叶,其祖父因医术精湛,蒙诏北上,任为太医,改籍大兴。父亲名鑛,为当世名医,亦官太医。上有一名兄长名宾廷,后为清御史,下有弟妹但今不知其名。后来与妻张氏,生子数人,但名字可考着仅燮一人。燮死后,以吴江沈彤(献廷好友)子为后。献廷门生千余人,然而较为人熟知者为黄宗夏,此因他死献廷之后,语一些知名的学者有所往来。虽然关于献廷幼年的资料所留不多,但从一些事情可知他从小就很聪颖,加上他常不眠不休的读书,所以没几年的时间,他就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中《庄子》一书为其最爱,因此其字取为「继庄」。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吴三桂弑南明桂王,时献廷十九岁,双亲已逝,举家南隐于吴江,并因不时济贫以致倾家荡产。此后南隐吴江,直到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乱」爆发为止。三藩之乱定后,献廷妻死,献廷遂抛家别子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献廷因万斯同之荐,北上应徐乾学聘,入京参明史馆事,其主要工作为增订《明史·历志》稿,从此他在京师住了四年,结识当时名闻遐迩的学者,如王源。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献廷四十四岁,于七、八月之际,溯江西行。冬天时,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马茹仪凤(字紫廷)延之署中过年。翌年正月十八日,开始游南岳,此游得识王夫之,并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四月,献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东滨)。冬至日到湖南,于此写下许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离此东归。经过汉阳时受到汉阳令张寿民的款待,但张氏绝口不提复兴事,献廷暗自慨叹。之后他又自汉阳东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乡。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春,献廷重游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殁,与妻张氏合葬于吴江墓山。综观献廷一生,以其思想蜕变的过程而言,以离开王源、戴名世、万斯同,开始大四游览的四十四岁那年最为关键。

着作

其着作分类如下:1.地理部(1)《秦边九卫图》佚(2)《楚水图记》佚(3)《水经注疏》未成(4)《江汉沅湘记》佚2.历史部(1)《明史》未成(2)《明初官制》佚(3)《陞官图说》佚(4)《续竹书纪年草稿》佚(5)《纲目纪年》佚(6)《论宗法》未成3.音韵学部(1)《新韵谱》佚4.文学部(1)《广阳集》佚(2)《广阳诗集》疑尚存(3)《离骚经讲录》佚5.其他(1)《日记》:由《广阳杂记》摘录选辑而成,佚(2)《广阳杂记》佚(3)《日知录》佚(4)《友谱》佚其中《新韵谱》、《明史》、《水经注疏》三书,为其一生极欲完成者,结果三书中只成《新韵谱》一书,其二书之所以不成,诚如全祖望所言:「凡继庄所撰着,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

思想观点

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现了知识份子的气概。以当时知识份子不敢踏出书房一步为耻,以为「今之学者率知古而不知今,纵使博极羣书,亦只算半个学者。」其中尤为厌恶知识份子唯利是图,认为人即是上天的具体化,可以为天主持公道,将天的好生之德广被人间。而人生于气运流行中,当人与气运搏斗,个人家庭是可以弃而不顾的,因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而言。另外读书方面,献廷涉略的书籍很广,除了经、史、子、集外,还读了佛经与道藏,其中佛经里,最看重盛行明朝中叶的等韵学。学道方面,献廷则欣赏性命双修的道家北宗。

评价

献廷在学术上富有创意的成就,全祖望曾有如下中肯评语:「此固非一人所能为,但发其凡而分观其成,良亦古今有之奇也。」这看似简单,却不易实行,因献廷有「广心」,固能「容异」,可见其在观念上有打破学术藩篱的雄心壮志,并因而构成他成就非凡的动力。

资料来源

《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十六》商务印书馆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佩廷 刘悛 刘理顺 刘勔 刘晟基 刘逢禄 刘体仁 刘圻父 刘备失箸 刘蕡下第 刘伶病酒 刘备借荆州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