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性别基模理论(Gender Schema Theory)
目录 |
性别基模理论认为,性别刻板化是正常的认知过程,是基膜运作的产物(Martin&Halverson,1981)。
有两个基模与性别讯息的获得、性别行为的维持有关,分别为团体内/团体外与自我性别基模。
该基模用来将物体、行为、特质与角色做性别分类。例如芭比娃娃,战斗机是属于男孩的玩具;女孩可以留长发,男孩只能留短发。
自我性别基模包含跟自己性别有关的物体、行为、特质与角色等讯息。这些讯息比团体内/团体外基模的讯息更为详细、精确。当儿童开始标示自己的性别时,便逐渐形成性别基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经验的增多,基模愈是精致化,而性别刻板印象开始于儿童学会标示自己的性别之时。
性别基模的功能有以下三项,分别为调适行为、组织与注易讯息和形成推论与诠释。
性别基模能够执行与性别角色有关的设定目标、做计划、执行行为、预测行为等。性别基模主宰个人的性别角色,尤其是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版化印象的形成,开始于儿童学会标示自己性别时,并随着性别认定的稳定状态而逐渐被加强,甚至在性别稳定之前,就已出现性别职业刻板化印象(O’Keefe&Hyde,1993)。性别刻板化印象与团体内/团体外基 模最有关系,因为团体内/团体外基模会透过自我性别基模,区使当事人表现性别刻板化行为。
和基模内涵相同的外在讯息容易被各体注意、同时也会被重新组织,因此更容易被记忆,同时也能更容易被回忆;然而,与性别不一致的讯会因此被忽略。(注1)
当外界所提供的讯息是不足够且为暧昧、模糊不清时,此时性别基模就会依据过去经验和事件对外界讯息进行推论与诠释。(注1)
注1.陈金定着(2004,初版)。两性关系与教育 (页14~18)。 心理出版。
来源:教育Wiki